他說:“如果你想出1000億美元讓我來買下可口可樂這種飲料在全球市場上的領導權,我會把錢還給你,並對你說,這不可能。”
巴菲特不但想把可口可樂公司股票永遠持有下去,而且還多次後悔說他買這隻股票的時機太晚了。
他說,他記得他大約是在1935、1936年的樣子第一次喝可口可樂的。他當時就非常喜歡喝這種飲料,並且看到周圍鄰居也都非常愛喝。他在伯克希爾公司1989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感慨地說,其實他應該早在52年前(即1937年,當年他7周歲)就購買該股票的。如果當時他就勸說爺爺賣掉雜貨店,然後把錢全部用來買可口可樂公司股票,那該多好啊!
他幽默地說,不過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這至少可以讓他得到這樣一條教訓:如果今後又發現了像可口可樂公司股票那樣非常明顯的、具有很大吸引力的投資機會,他的反應時間至少可以縮減到50年以內。
巴菲特對好股票要堅持長期持有、白頭偕老的理念一直沒有變。
2016年3月,他針對投資者看到股市瘋狂波動為未來養老儲蓄感到擔憂的現狀,在接受全球財經有線電視衛星新聞台CNBC采訪時表示,“我想告訴他們,不要盯著市場不放。”他說,“從投資中賺錢的方法,是買進一家優秀公司(的股票)並長期持有。如果他們買入優秀公司,那就長期買入,它們將在此後10年、20年、30年內表現良好。”
那麼,究竟如何才能買到這樣一家優秀的公司呢?他舉例說,“如果你有機會買入一家位於家鄉的優秀公司(的股票)……並且你知道那是一家不錯的公司,你也知道它擁有優秀的管理者;然後,你在一個適合的價格買進,你就不會每天想著要去看報價。”
他說,“如果他們試圖買賣股票,並且當股價略有下跌時就感到擔憂、又在股價上漲時想著賣出,那麼他們不會得到很好的結果。”“在判斷你的投資是否正確時,你應該關注幾年間的收益和股息,而不是頻繁地查看股價。這才應當是人們對待股票的態度。”[2]
用巴菲特的這一觀點來對照美國股市最近7年來的表現,完全可以得到印證。
美國股市自從2009年3月9日觸底後,7年來一直在上漲。當時的市值是10.7萬億美元,而到了2015年年末時已經高達25萬億美元(占全球股市總市值的比重超過50%);而這增加的15萬億美元,就全都進入了投資者的腰包。
在此期間,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累計上漲超過200%,亞馬遜公司的市值增長了825%、蘋果公司752%、富國銀行389%、微軟公司249%、伯克希爾公司186%。以巴菲特個人為例,2009年他的淨資產為370億美元,2015年已經升值至608億美元,增幅高達64%。
所以巴菲特說,他每天睡覺的時候股票依然在為他創造財富,他要做的就是守住好股票,耐得住性子。[3]
【課後點評】
巴菲特認為,隻要你買入的這隻股票業績表現十分優秀,那就值得永遠持有。千萬不要把好股票賣掉,卻把虧損股留著;否則,這就是另一位國際投資大師彼得·林奇所諷刺的那種“鏟除鮮花卻澆灌野草”了。
[1]陳凱豐:《巴菲特最大手筆投資為啥給了這家公司》,新浪網,2015年8月11日。
[2]《股市大起大落該如何是好?巴菲特說“別總看股價”》,搜狐網,2016年3月7日。
[3]龔蕾:《七年牛市美國股市造就多少富豪》,鳳凰網,2016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