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與足利義藤的悄悄謀劃時,吉良義時說三好長慶是個很記仇的人完全是信口胡謅的,比如所謂的大仇人木沢長政、三好政長入道宗三都是因為和三好長慶發生直接衝突,雙方為了各自的立場打起合戰,這與仇恨無關為的是各自的利益。
木沢長政是因為反細川晴元才被三好長慶討死,三好政長則是與三好長慶爭奪河內十七箇所的代官役職,最終引發一年多前,那場在攝津爆發的江口合戰。
河內十七箇所是三好長慶的父親三好元長時代就開始擔任代官,但是細川晴元卻一反常態的幫助三好政長入道宗三獲得了河內十七箇所的代官役職,這就等於在三好家內部樹立另外一個奪取一門總領的派係。
當年三好宗三之所以參加謀害三好元長的計劃,就是為了奪取三好家一門總領,三好宗三對家督寶座的渴望想來是不加掩飾,這如何能讓三好長慶接受,細川晴元屢次偏袒三好宗三,也讓三好長慶徹底失望,於是爆發江口合戰並堅定了他要代細川而自立的信念,幕府在其中擔當躺著中槍的角色。
這些足利義藤不明白嗎?他當然明白,可是他和吉良義時都不談這個問題,因為三好長慶不管恨不恨細川晴元,都不會介意處理這個前任管領,無論幹脆殺死還是幽閉在某個角落裏都差不多,隻要六角義賢憤怒了,他的計劃也就成功了,所以關於記仇的說法隻是托詞,他自己都不相信。
當然他也不希望三好長慶真的那麼記仇,否則他這個殺掉十河一存的人,以後還怎麼在畿內還怎麼混?現在已經很艱難,再艱難一點近江兩郡的這點基業就賠進去,到那時再後悔沒留在三河可就晚了。
後悔藥吃不得,三河已經沒他的地方,如果現在回去除了西三河的那幫家臣高興之外,吉良義安也不見得會高興,當然最不高興的肯定是今川義元,多一個名震近畿的名將,恐怕他又要寢食難安。
還有太原雪齋也不會高興,苦心經營的三河平衡不能再被破壞,今川家努力做一元化的進程不能被打斷,如果吉良義時真的回去,肯定要迎接這位老和尚的怒火,當然,這對於吉良義時來說也不是好的選擇,灰溜溜的跑回去可不是見美妙的事情。
但是現在的情形也還不錯,吉良義時的心情非常好,哪怕哄著三個心理不成熟的女孩講故事也不嫌煩躁,按照他與山本時幸的計劃,一兩年內都不用擔心出陣血拚三好家的危機,近江兩備五千戰歿近三千,幾場合戰裏還有不少掛彩的。
前段時間滋賀郡裏真是家家戴孝,戶戶哀聲,這一戰付出的代價太大了,雖然打了一場漂亮的戰役,但是許多人也為此付出了生命,就以目前兩郡的人口,十幾萬人死了三千不修養幾年很難恢複,辛苦幾個月的訓練又費盡心機的讓他們立下誓言,最後還是搭進一大半,這個損失讓他笑起來都有些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