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吉良家一行二十多騎帶著島左內離開島城,想起臨走前島友之不厭其煩的叮囑島左內出門在外的注意事項,最後還不放心的派去兩個島家譜代家的孩子跟著他,這父子之間的感情確實挺好,比起許多武家強太多。
不過看著這兩個年紀也就十五六歲剛元服的家夥,一臉憨笑的看著他,吉良萬鬆丸就覺得島家確實不太靠譜,家裏老的老小的小,一個小山寨土樓不說四處漏風也好不了太多,就這樣能抵擋住什麼敵人啊,難怪島左近年輕時一直默默無聞的。
興福寺作為大和國的實際掌控者勢力遍布全境,但是作為寺院他能管理的十分有限,除了控製春日神社以及本貫地添上郡之外,領國的實際支配權則是被稱作大和四家的筒井氏、越智氏、十市氏、箸尾氏聯合支配著。
南北朝時代大混亂時期,各地本土武士開始結成鄉黨,如源平時代存在的武藏七黨一樣,各地的武士集團以氏族為單位形成各自的鄉黨,大和國也同樣存在自己的黨人,除了筒井家和宇陀三將,另外幾家的態度相對模糊些,時而左右搖擺,時而又各自對立,同樣也體現出國人眾的基本屬性。
大和國的黨人分別是筒井氏為中心形成的戌亥脇黨,十市氏為中心形成的長穀川黨,越智氏為中心形成的散在黨,箸尾氏為中心形成的長川黨,楢原氏為中心形成的葛上黨,平田莊的地頭萬歲氏、布施氏、高田氏等國人組成的平田黨。
平群郡以東的添下郡就是筒井氏的本拠地,作為興福寺內掌握實權的強力坊官,筒井氏真正崛起也就是最近這一百年的事情,筒井氏自稱出自藤原姓或大神姓後裔,是春日神社從河內國枚岡地方遷宮時,春日社的供奉藤原四家之一藤原順武遷徙到添下郡筒井莊的後代,隨後自稱筒井氏。
但是他們的自稱並沒有得到國人們的認可,原因是他們家最初發跡的地方,以森屋神社大祝森屋黨為中心的存在森屋筒井氏一族有著詳細的記錄,作為興福寺眾徒的名跡出現,在大和國的國人眾裏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人,自然清楚他家有幾斤幾兩。
南北朝時代筒井氏才真正開始活躍,至徳三年(西曆1386年),《興福寺眾徒平定狀》中,出現眾中沙汰眾筒井順覺的名錄,但是當時他家隻是眾多坊官頭目之一並不引人注目,真正開始發跡,還是永享元年(西曆1429年),六代將軍足利義教接受筒井順覺的拜謁。
也不知筒井順覺是不是姿色過人被“恐怖大魔王”級別的足利義教看上,總之在第二年幕府就發布興福寺領河上關務代官職宛行令,筒井順覺擔任興福寺官務眾徒代官,並成為幕府將軍的直屬被官,在這一時期筒井家的勢力才開始真正擴大。
後來作為幕府方的筒井氏,就和同屬興福寺的十市氏聯合起來,與從屬南朝方的越智氏、箸尾氏打成一團,雖曾一度占據優勢但是他們很快又敗退下去,因為同屬南朝一方的南三郡的沢氏、秋山氏先後加入,讓筒井氏、十市氏立刻由優勢轉為劣勢,並進一步失去對南三郡的控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