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羅浮初地(1 / 2)

“天下劍仙出羅浮,一劍光寒十四州。”萬千年來,修行界提起劍必以羅浮為度量。雖然羅浮遠在東海之外,碧濤深處,不僅無人知道確切所在,而且前去路途遙遠而途中更有來自天海的強大異獸,貿然前去的修行者隕落者十有八九。

萬千年來羅浮門下鮮少現世,即便出世也少露出行蹤,常常延續數百年哪怕最善打聽的應聲蟲一族也沒有他們的消息,然而每每羅浮有所動作,必驚神絕豔。於是羅浮一門又有“千年不見,一劍千年”的說法。

作為一個萬劍之尊的門派,羅浮之學不知為多少修行人所向往,然而羅浮最令世人詬病的便是門下弟子稀少而又在甄選弟子上簡直吹毛求疵到令人發指,二十歲以上不收,非天資卓絕者不收。但看這兩個條件似乎平凡無奇,然而有傳羅浮大能曾經踏遍東土大陸大街小巷而一無所獲,又當今修真名門世家用無數丹藥靈石堆砌的多少子弟被羅浮拒之門外,再有羅浮萬千年來弟子寥寥無不說明這個天資‘卓絕’何等苛刻。

羅浮有七峰,分別為華首、朝元、撥雲、酥醪、朱明、黃野、躍雪,有傳羅浮每代隻收七名弟子,譬如當今羅浮祖師衝虛真人數千年來隻招收了七名弟子,到了這個千年,前數百年羅浮幹脆毫無動靜,世人甚至要懷疑這個門派是否已經消亡,東海童謠‘七十七落海上萍,一劍一圓羅浮洲’就要成絕響,直至一日飄揚一劍一圓旗幟的大船再駛近東海岸。

每隔六年七月望月之日,東海之濱一劍一圓旗幟的大船準時起航,搭載三千子弟前往碧波深處。然而羅浮初地再開至今又是百年,一劍一圓旗幟大船來了又去,卻未曾聽聞有人能進入羅浮門下。由於船資不菲,於是有人惡意揣測羅浮收徒是假,斂財是真,也有人向去過的子弟打聽是否被哄騙,得到的回答卻都大相徑庭,“一劍一圓旗幟可以仿冒,試劍台卻不能作假。”

蘆花經年羅浮白。

羅浮初地萬頃蘆花,茫茫看不到邊。蘆花紛紛揚揚,遮天蔽日,隻有一個地方卻是蘆葦無法生長的,那就是試劍台。

試劍台其實應叫試劍坑。一個延展數百丈的橢圓巨坑,遠看此坑似是泥流俱下時瞬間凝固而成,無數奔湧的泥石激射而過的軌跡清晰可見,坑沿由淺而深向南側重心彙聚,泥石激射軌跡也是北疏南密。南側重心初地勢陡然直降,從坑沿卻是無法看到內裏情形的了。

蘆葦盡處隻有小小卻流暢的泥痕標記著試劍台的初始,隻是一道泥痕,一側雲淡風輕蘆花揚,踏過卻有千刃萬壑森森劍意洶湧而來,有人踏入此處便有所領悟,三千子弟中也曾有過不為參試專為悟這試劍台劍意而來的,修行者中有能借助法器舞空的,卻未曾有修行者能在此處升空,不是不讓,而是不能,有嚐試者才離開地麵就被從天壓下的森森劍意擊倒。

北側泥痕最稀疏處有一道空落落的灰白石門,上有大紅牌匾“正門”,一左一右垂了黃色條幅,“五十靈石進入此門”“試驗開始後果自負”。靈珠為修道界最低的貨幣單位,往上依次為下品靈石,中品靈石,上品靈石,極品靈石。相差一階的貨幣單位以百數兌換。人們平常所說的‘靈石’都是指下品靈石,這裏的五十靈石自然意指五十下品靈石了。

門前擺著一案,案前一位身材圓胖細眉細眼的中年道人,道袍正反都書有‘道’字,手執一麵書有‘給事’二字的小黃旗,他管自己叫做“給事道人”。

給事道人一直笑眯眯的一團和氣,接過靈石一掂往桌上儲物袋一擱就拱手請下一位,一氣嗬成絕不拖泥帶水,有莽撞的沒交靈石就往門裏走,‘給事’小黃旗一伸一攔就不能再進一步,從沒有錯過的。

也有不從此門進入者,畢竟從外邊看其他地方踏入泥坑也隻是地上泥石痕跡密集些罷了,誰知才剛踏入皮開肉綻血肉橫飛鬼哭狼嚎者比比皆是,好容易退回腳步有就此放棄的,也有腆了臉皮再排隊走‘正門’的。

可是即便進入此門也未必能走到坑底,‘正門’內也隻是相較劍意最為和緩卻並非不存在。就是這最為和緩的劍意入門者仍然十有七八或半途而回,或困在途中久久不能再進一步。每隔一段時間給事道人便進入門內,扔米袋般扔出一堆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