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友情讚助(2 / 3)

人的靈魂、人格,起初隻是一粒沙粒,我們負責往上包裹珍珠質,使之圓潤光潔,一旦人生衰退停滯,那些珍珠質難免會剝落,讓最初的沙粒顯形。決定珍珠形狀的,是最初的那個沙粒,決定人生退潮期形貌的,還是最初的那個沙粒。那個沙粒,叫自我。

關於自我……潔塵在她的《找到了自我的人》中,有一段評述李安的文字,至今讓我念念不忘:“他就是那種很早就確立了自我並遵循這種自我的人……確立自我是一件很艱苦的事情。確立之後的維護乃至於修正,同樣是一件很艱苦的事情,甚至是更艱苦的事情。自我這東西,不加以維護的話,是會變形甚至丟失的。那些很早就確立了良好的自我並很好地維護了這種自我的人,天份甚高,同時後天也是十分自省和勤勉的。”

人們樂於談論李安和他的妻子林惠嘉的軼事,卻對其中有些部分深感迷惑。他們相識於1978年,五年後結婚。在他們還是男女朋友時,李安拍攝電影《分界線》,錢不夠了,直接從林惠嘉的賬戶裏提出八千多美金來用,一點沒覺得有什麼不妥當。後來他失業六年,林惠嘉負擔家庭開支,卻還是照舊鼓勵他做劇本談項目,理由是“我不需要一個死人丈夫”。功利一點的理解,是她看出他的潛力,但我想,她看出的大概是他那個帶著珍珠質的自我,以及那個自我對他們生活的滋養,精神上的互濟,也是隱形收入,而且是最難獲得的一種收入。

李安給我們的教益,給我們的滋養,也不隻在電影裏,而在他清晰而體麵地泄露了他的人生走向,這種泄露又那麼令人信服,不是靠他的采訪,靠別人的闡述。要知道,說出來的自我是不算數的,他的電影的角角落落,都已經做了說明。

問題不在於這種自我有多完好,有多少證據,而在於,這種溫和的自我,對內地人來說,是一種遙不可及的人格夢。凝視這種自我,我們才發覺,我們有一段“失去的時間”,這段錯失的直接結果,就是一種溫和圓潤、細膩泰然的集體人格。李安身上所寄托的,不是內地人的奧斯卡之夢,也不是電影夢,而是一個關於人格的理想。天底下,最時髦的詞---“fashion(時尚)”,以最拽的腔調讀出來,當然是湖南話---“歡型”。

那年,當這個怪腔怪調的詞一不小心從謝娜的嘴裏跑出來時,便立即躥紅大江南北。一直以來,走搞笑路線的收視女王謝娜,其“插科打諢”的瘋丫頭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她也就隻好犧牲自己的“fashion”,繼續扮演開心果帶給觀眾快樂。

有道是,誰家女兒不愛美?謝娜也是地地道道的潮人一枚。除了發行風味獨特的唱片,還出版“high”勁十足的自傳。無奈的是,約定俗成的親民耍寶的主持風格,困擾著她成為“時尚教主”、“潮流女王”的夢想。

命運,總在某個不經意的刹那露出多姿的一麵。

那一年的冬天,謝娜眼瞅著身邊的朋友們紛紛開潮店:開酒吧、玩古董、整KTV……精彩紛呈,忙得不亦樂乎。蠢蠢欲動的謝娜再也抑製不住那顆“驛動的心”,發誓要一展身手。

想要經營潮流服飾實體店,但她沒經驗。思來想去,唯有先到網上開鋪子,試試水深水淺。這個念頭一說出口,立即像她的笑話一樣,引來朋友們的一片笑聲。“他們的嘴巴,一個個都張得能塞一顆成都鹹鴨蛋了。”謝娜後來回憶起當初的情景,逗趣地說。就此偃旗息鼓,可不符合川妹子的麻辣個性。謝娜借用媽媽的身份信息,偷偷注冊了一個網店,悄悄上傳了十幾件她中意的服裝款式。她篤信肯定能成交,酒好不怕巷子深嘛!悲哀的是,半個月下來,主顧不但一個都沒有,連網站的點擊量也屈指可數。謝娜失望透頂。

偶有一日,謝娜瀏覽自己的網店時,一個網友的留言,給瀕死的希望注入了一股強電流:“這些衣服挺有型,又好看又不貴,喜歡的人應該很多。隻是貴店知名度不高啊。”醍醐灌頂!謝娜豁然省悟,忙去“百度”一搜,淘寶網上的店家成千上萬,自己不過滄海一粟。她開竅了,決定實名注冊,大張旗鼓地宣傳一下。

說幹就幹。組建時裝設計隊,聯係生產廠家,一番籌備後,謝娜在長沙注冊了一家公司——“HUANXING(歡型)”潮店正式登陸淘寶網。店名來自謝娜的名言:“馬欄坡姐,我最歡型!”

娜不是一陣“風”

翌日,謝娜便在新浪博客上發了一條廣告。

真是一呼百應,熱情高漲的粉絲們,在短短兩天時間裏,就留下了數以十萬計的評論,而且被轉發了幾萬條。有的粉絲還號召道:“買!一定要買,而且要團購!”麵對網友熱情似火的捧場,謝娜高興之餘還不忘好心地規勸:“不選最貴的,隻挑適合的。”

俗話說,羊羹雖美,眾口難調。“歡型”店經營的T恤、休閑褲、徽章、圍巾、帽子等配飾,價格都在百元以上。有些網友忍不住質疑:“質量一般的商品,怎麼還要上百元呢?”謝娜解釋道:“‘歡型’走的是大眾路線,所用布料雖不是一流,但樣式絕對頂呱呱!因為每一種款式都是我們設計團隊的心血。”

而另外一些網購者則擔心被忽悠:“我怎麼知道這些產品就是你創製的呢?”謝娜細心地回應:“我們的設計團隊會始終貫徹我的潮流理念,所有設計方案,我都會親自過目,由我拍板之後,才能打樣、製造。”

一封封“苦口婆心”的電郵,回得手軟,但真的換來了信任。不久後,“歡型”店29款服飾的營業額超過了15.7萬元,這對於一個新店而言,無疑是創紀錄的。

樹大招風,一些風言風語也趁機刮了起來:“冬天怎麼就賣春天的衣服?價錢還那麼貴!這個謝娜想錢想瘋了!”“盯住粉絲的荷包!打粉絲的主意!”

這年歲末,謝娜的公司推出的一款限量版的襯衫,不到一周就賣得一件不剩。恰好那陣子她忙於電視台春節晚會的準備工作,分身乏術。“歡型”網店的一個高層員工私自給生產商下單,增大了限量版的生產量。謝娜忙完工作來網店巡視時,該員工報告說:“娜姐,恕我擅自做主,這款衣服很酷,特適合年輕人,我就特意趕了一批出來。公司剛起步,需要資金投入,而且中國這麼多人,銷往不同城市,應該沒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