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四年。
大明已收複河山二十四載,然而在兩年前,蒙元在東北的殘餘勢力,才終於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歸降大明。
隨著蒙元丞相納哈出歸降,一個很棘手的問題也被丟給了大明。
那就是,納哈出所轄的遼陽行省北部該怎麼辦?
大明在遼陽行省南部,建立了遼東都司府,地域相當於後世的遼寧省。
然而,遼東都司的北麵則是天寒地凍,遍地土著,幾乎沒有漢民,一時間大明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
“桂兒,你建議在遠北地區設立都司府,以統轄當地土民的奏章咱已經看過了,確實不能放任這麼大一塊地方不管。”
朱元璋拿著朱桂的奏折,慢條斯理的說著。
這時,他做了決定:“那就在蒙元原本的征東元帥府,設立努爾幹都司,管轄整個遠北地區吧。”
“謝父皇恩準。”奏折得到了許可,朱桂欣喜若狂。
在曆史上,努爾幹都司要在二十年後才建立,朱桂這個穿越者顯然讓曆史提前了!
努爾幹都司轄區高達三百萬平方公裏,然而,它就僅僅存在了二十餘年,就被明宣宗以勞民傷財為借口給舍棄了。
自己主動放棄領土這種事,縱觀人類曆史,縱觀古今中外,估計也找不到第二個案例了,可明宣宗就是這麼幹的!
那可是三百多萬平方公裏啊!
差不多是後世華夏麵積的三分之一了!
這一次朱桂穿越大明,成為朱元璋的十三子,他發誓一定要守護好北方的這塊土地!
朱桂道:“父皇,兒臣還有兩件事情要啟奏!”
朱元璋:“你說說看。”
朱桂道:“‘努爾幹’乃當地土民方言,遠北既歸我大明,就當用大明詞彙,所以兒臣請都司府之名用‘遠北’,不要再用‘努爾幹’了。”
聞言,朱元璋略略沉吟,覺得此事很有道理,道:“那就依你,就叫遠北都司府吧,你再說說第二件事情吧。”
朱桂道:“父皇,第二件事情就是,兒臣建議都司府的位置不要設在努爾幹,而是放在永明城。”
永明城,就是後世的海參崴,元代、明代稱永明。
“永明城?”朱元璋不明所以,回頭看了一眼身邊太監,“速速拿地圖來。”
納哈出歸降的時候,自然一並獻上了遼陽行省的全圖,很快,幾名太監便將一張大地圖掛了起來。
朱元璋起身走到地圖前。
朱桂為朱元璋指點:“在這裏父皇。”
朱元璋將目光落到地圖右下角,果然在海邊的位置發現了永明城的標注。
他一邊看著地圖,一邊道:“那你給咱說說,為啥要舍棄好好的征東元帥府不用,而是要將都司地址選在如此偏僻的一角?”
朱桂道:“父皇,我們現在去努爾幹城,是從吉林乘船,沿鬆花江進入黑水江,而後一直航行至努爾幹城。
然而,這期間距離有幾千裏遠,且都是土民聚集地,他們可不是那麼安分的。
我們無論如何,都是無法保證幾千裏路途安全的,就算能保持,那也一定耗費巨大。
而走海陸去永明城就不一樣了,隻要我們的船夠大,就不懼怕海上風浪,就可規避沿途土民襲擾了。”
朱元璋聞言,陷入了沉思。
是啊,如果將遠北都司府設在努爾幹,要想保障數千裏的運輸線,幾乎是不可能的。
就算能保障,朝廷也必將付出海量財力人力。
而曆史上,大明便是沿著鬆花江和黑水江每隔一段就修一個驛站,用數百個驛站將吉林城跟努爾幹城連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