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明和王三喜隻能把這個情況彙報給了葉開,葉開也猜得出,這是薑國偉使的歪,現在去找薑國偉,他也不會承認。
葉開敲著桌子,這個項目既然是三建黨委書記張建平介紹的,那首先得跟張建平好好聊一聊,看能不能找公路局的領導擺平此事。
張建平也看到了整改通報,心裏明白是怎麼回事,也正抓著腦殼想辦法,按江湖上的規矩,收了居間費,就應該幫忙擺平這事。
葉開推開張建平辦公室的門,張建平馬上站起來,兩人寒暄幾句就進入主題。
“張伯伯,漢東公路停工的事知道了吧?”葉開也不廢話,直接就點主題。
“聽說了,我正想著怎麼辦呢?這事隻有找吳漢,其它人沒有用。”張建平很生氣地說。
“具體怎麼搞合適呢,還請您指點指點。”葉開對吳漢不了解,也不知道他有哪些愛好,對於官員,投其所好效果最好。
“送錢試一下,讓你們項目經理直接送2萬元過去,看看效果。”張建平盯著葉開的眼睛,說得很認真。
“好,一會我就去安排,你給我講講吳漢這個人吧,我想全麵了解此人。”葉開很爽快地回答,花2萬元能擺平這事,還能慢慢建立關係,還是值的。
對於政府的官員,給點小恩小惠也沒什麼,人家擠破腦袋上到那個位置是為了什麼,不能全是大道理,多少會帶點私心,中國有句俗話,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吳漢在公路局當局長有十幾年了,資曆深厚,在公路局說一不二,愛好拜佛燒香,聽說拜了不少大和尚做師傅,還有就是找女人,好幾次傳言有女人找到他們單位,後來不知怎麼回事,慢慢平息了。
葉開點點頭,這是個典型的一邊吃狗肉,一邊燒香的家夥。這種人花錢快,送錢或許真是個好辦法。
葉開從張建平辦公室出來,就騎著摩托車去漢東公路項目部。葉開換了台動力更強的摩托車,開起來更爽。
漢東公路項目部設在李家村的破舊小學,新小學是希望工程建的一棟二層小樓,那次喝完酒後,村書記李少波對項目大力支持,不僅想盡辦法忽悠農民,還盡可能給項目提供幫助。
項目停工,王三喜正急得團團轉,停工一天,就得損失幾千元,項目經理負責製,賺了錢,就可以多分點,不賺錢,就沒得分,所以項目經理都很努力。
工人們沒事做,就在項目部打牌抽煙,離家近的,就回家做農活,葉開把王三喜叫到沒人的地方。
“三喜,你準備2萬元,今晚去吳漢家裏,知道怎麼做吧?”
“知道,我這就去辦。”
請客送禮是王三喜的強項,葉開隻要一點,他就明白,年前還去吳漢家拜過年,也知道他家門往哪邊開。
葉開又接著說:“我聽說吳漢喜歡燒香拜佛,喜歡拜大和尚做師傅,你從這方麵打聽打聽,送錢不行,再想這個辦法。”
王三喜摸著頭,眼帶驚喜地說:“我大伯就是個出了名的大和尚,聽說收了不少徒弟,我可以問問他。”
葉開點點頭,“你現在去問問,晚上去吳漢家來得及吧?”
張建平說了吳漢的愛好後,葉開覺得,漢江市佛教盛行,應該有個不小的圈子,自己既然是靈光寺的俗家弟子,是不是可以利用這個圈子。
想要混進這個圈子,一定是先要了解這個圈子,知道這個圈子的文化,進去才有意義。
有很多人想盡辦法,鑽進了某個圈子,卻發現這個圈子對自己一點用都沒有,又後悔了,那就是不了解圈子的文化。
晚上,葉開接到王三喜的電話,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壞消息是,吳漢不收錢;好消息是,吳漢在清風山靈光寺拜了個師傅,這兩個月正與這個師傅打得火熱。
清風山靈光寺,葉開有點不相信,難道是拜一行大師做師傅麼?這麼算下來,自己還是吳漢的師兄,想想還是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