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臘月初八,中國傳統節吃臘八粥的日子,清晨在家淨麵上香後,葉開跟隨父親,帶著香燭黃紙,來到離家十幾裏的靈光寺。
到達靈光寺時,廟裏正在早課,一個老和尚敲著木魚,帶著一個中年和尚和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和尚在誦經文,父親沒有打擾他們,指導葉開點蠟燭、上香、磕頭、燒紙,走完一套流程。
老和尚一行大師和父親是老熟人,打完招呼,父親跟老和尚到齋房說話,早晨也沒有什麼香客,清靜的寺廟顯得頗有仙境。
葉開無事,在廟裏閑逛,小和尚打掃著佛像前的灰塵,看著葉開,主動打招呼“施主是上香、許願,還是還願呢?”
葉開笑了笑,把電影裏學到的用上了,“請問小師傅法號?”
小和尚也笑了笑,做了個雙手合十,“法號合生。”
葉開道:“我隨父親來上香的,合生師傅,能不能把寺裏的菩薩介紹一下?”
小和尚很樂意跟葉開介紹,帶著葉開前前後後轉了一圈。小廟不大,一座大雄殿,中間塑有“一佛二弟子”,中為釋迦牟尼說法坐像,左右分別為迦葉、阿難尊者侍立像。兩側是四大天王,手持琵琶的是東方持國天王,手執寶劍的是南方增長天王,手持雨傘的是北方多聞天王,手捉靈蛇的是西方廣目天王。
左側偏殿為天王殿,供奉的是彌勒佛,右側偏殿為觀音殿,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除此之外,就是齋堂,供廟內和尚和敬香信徒吃齋飯的處所,還有三間小瓦房,供廟內和尚住宿。
小和尚對各尊菩薩講得很認真,加上葉開的適時表揚,兩人很是談得來,小和尚時而開心大笑,時而妙語連珠,特別能說,海拔700多米的深冬,本就讓人神清氣爽,加上寺廟的一僧一俗,給清靜的寺廟增添了許多活力。
葉祖山與一行大師閉門談了近一個小時,當葉祖山推開齋房門時,葉開正與小和尚侃得高興。
“二伢,你過來,大師與你單獨談談。”葉祖山向葉開招手。
葉開坐到了一行大師的對麵,一行大師穿粗棉布灰色僧衣,麵容清瘦,兩眼有神,看樣子有六十多歲,沒有仙風道骨,沒有什麼異於常人之處,就是個慈祥的老人。葉開不自覺的把他和金庸小說中的和尚對比,沒有一個像的。
一行法師看著葉開沒有說話,葉開也不主動開口,兩人陷於沉默,幾分鍾後,一行法師誦詩一首:“心善反成終身悔,負債內疚心疲憊,難解餘生何歸處,清靜佛門有輪回。”
葉開聽後,渾身一震,露出驚詫的神情,心想,這個法師有點道行,自己心中有放不下的心結,都能看得出來,有點意思,不知道是不是瞎蒙的,就是最後一句沒有理解。
“葉施主,與我佛有緣啦!”
“大師,既已知我所想,當何解!既已有緣,緣又在何處。”
“本寺與你們葉家結緣近三十年,這段緣分早已注定,隻是沒有想到會發生在你身上,既然有緣,我打算收您為寄名俗家弟子,你可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