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霸一愣,回頭看了一眼陸遜,陸遜點點頭,撫著胡須,輕聲道:“再聽聽,這小子有點意思。”
魏霸也聽出意思來了。鍾會不建議他由平城門入城,其實不是主要目的,而是提醒他漢室道統究竟在誰的手裏。蜀漢雖然以繼承漢室自居,可是那隻是自說自話。魏國在後世被罵成篡漢,可是魏國有漢帝正式的禪位詔書,有漢室留下來的傳國璽,從儀式上說,魏國比蜀漢還要名正言順。
而更關鍵的是,末代漢帝劉協雖然已經在前幾年死了,而末代皇後曹節還健在。如果魏霸從魏國手中接過傳國璽,再從曹節手中得到認可,他那就可以跳過蜀漢,直接繼承漢室道統。
這也許不是最方便的一個辦法,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是這樣,那麼魏霸以戰勝者的身份由平城門進城,就顯得不那麼合情合理了。
大家都是聰明人,鍾會不用多費口舌,魏霸就接受了他的建議。
魏霸很客氣的拱拱手:“多謝提醒,險些鑄成大錯。若蒙不棄,敢請鍾君一起入城,隨時指教。”
鍾會微微一笑,深施一禮,大聲道:“大王不以小子狂悖,從諫如流,有仁君風範。鍾會不才,願為大王效勞。”
兩人相似一笑。
兩旁圍觀的人見了,大聲叫好。有的為鍾家小兒郎敢言直諫叫好,有的為晉王殿下從諫如流叫好,皆大歡喜,兩全其美。他們想不到那麼多深層次的東西,隻是覺得眼前這一幕有些傳奇,能親眼看到,以後也是向鄰居親友誇耀的借口。
這當然也是魏霸和鍾會互相捧場的目的之一。
魏霸隨即派人給鍾會安排了一匹馬,就讓他跟在身後。鍾會說他不應該從平城門入城,他就幹脆謙虛到底,下令改從東城南首的旄門入城,以示自己由東而來。
這一臨時變動,影響當然不小,可是這點麻煩卻是值得的,晉王知禮,鍾會敢諫,兩人的名聲一下子就傳了出去。臨時變動入城的儀式就是最好的廣告。
一個時辰後,魏霸來到了南宮東門的青龍闕下。郭太後和小天子袁芳早就跪在這裏等著。
魏霸停了下來,看著跪在麵前的袁芳和披頭散發的郭太後,看看郭太後手裏捧著錦盒,忽然無聲的笑了。
錦盒開著,裏麵有一隻雕著螭虎鈕的玉璽。魏霸沒見過傳國璽,但是他相信,這應該就是那方傳得神乎其神的傳國璽。有了這方傳國璽,那才能說是天命所歸。
他整了整衣冠,神情肅穆,走上前去,從郭太後手中接過錦盒,仔細的欣賞了一下,然後高高舉起。
眾人山呼萬歲。
先是魏霸身邊的人喊,後是所有的將士喊,然後,所有圍觀的人群也跟著節奏,一次次的歡呼。
整個洛陽城似乎都是呼喊。
“萬歲!萬歲!萬歲!”
就漢代而言,雖然官方規定萬歲隻限於皇帝,可是實際上限製還沒有那麼嚴,普通人也有享受歡呼萬歲的機會,至於魏霸,那當然更有資格。
可是,誰都清楚,這一聲萬歲遲早會變成貨真價實的萬歲。
洛陽,已經成了魏霸的洛陽,天下,也將成為魏霸的天下。
剩下的,不過是由漢至晉,還是由蜀漢至晉的細節問題。這是朝堂上的博弈,與普通百姓無關,甚至對中下層官更來說,除了換一次官印之外,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
他們知道的是,從黃巾之亂開始的天下大亂至此接近尾聲,近一個甲子的戰亂從此將離他們遠去。他們又可以過上安定的生活,不僅不用再擔心生命的安全,還有可能過得輕鬆一些。眾所周知,魏霸治下的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速度,放眼天下也是首屈一指的。有條件的人去了他的治下,沒條件的人盼著歸屬他的治下。如今,他來到了洛陽,當然會也將美好生活的希望帶到洛陽。
所以,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一聲萬歲喊得非常真誠,發自肺腑。和他們向往安定美好生活的心願相比,魏霸手中的那方傳國璽都遠遠不如。
古人有雲: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又雲:民心即天命。
此刻,魏霸就是天命所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