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4年,五丈原,飛羽大營)
\"什麼,刺殺諸葛丞相?\"焉逢愣住了,\"這....這不可能!\"
\"是的,你沒聽錯,是刺殺諸葛丞相!\"多聞使答道.
\"屬下根本無法接受這一指令!\"焉逢道.
增長使:\"我們也料到你一時間勢必無法接受........所以,你有權利拒絕!\"
焉逢:\"可是兩位大人,屬下不明白,您怎會下達如此令人不可置信之命令,兩位大人可是認真的?\"
多聞使:\"是非常認真的!\"
焉逢:\"莫非.....是聖上所下達的命令?因為他近來與丞相有諸多摩擦,彼此不合.......\"
增長使:\"切莫胡猜,此時與皇上完全無關,在端蒙事件之前,皇上完全不知飛羽組織的存在!至今為止,他依舊不知你們究竟為何方神聖!\"
焉逢:\"那麼.....究竟這道命令是誰下達的屬下現在仍然無法相信您二位會下達這樣的命令!\"
增長使:\"自然非我二人,焉逢!此道命令,乃飛羽最高領導人,亦飛羽締造者---持國使所親自下達!\"
..........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公元220年,延續400餘年的大漢帝國一分為三,梟雄曹操之子--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於己,國號\"魏\",占有中原大部分疆域.居於巴蜀一隅的劉備自稱延續大漢四百年正統劉氏血脈,於次年稱帝,國號\"漢\".原先被大魏冊封為吳王的江東霸主孫權也於數年後宣布獨立稱尊,國號\"吳\",至此天下三分,\"魏\"\"漢\"\"吳\"三足鼎立的局麵至此形成,曆史上著名的\"三國\"時代由此開幕.
歲月匆匆,時光無情,曆史的波濤,淘盡昔日漢末逐鹿天下之英雄,一代豪傑劉備,始終未能完成光複漢室之宏願,含恨以終,帝位由其子劉禪所承繼,但國家大權則盡皆掌握於丞相諸葛亮手中.諸葛亮以法家之術鐵腕治國,紀律嚴明,是漢帝國實質上的真正領袖.魏帝曹丕,則早已辭世,步下三國誌曆史舞台.....如今魏帝國乃由年輕的第二代皇帝曹叡所領導.至於吳帝孫權,則隨身子日益老邁,不由自主漸漸沈溺追求不死仙藥之幻想中.......
三國初年,昔日隨劉備征戰四方.功業輝煌之名將們,逐漸凋零.......於是有心之武將們,遂成立\"飛羽\"此一組織--目的乃希望栽培有潛力之新一代異稟人士,加以磨練,已成為未來漢室之新棟梁.創始者從名將關羽,張飛二人名字中各自摘取一字,合為\"飛羽\",作為該組織名稱--借此期許麾下年輕之戰士,異才們,將來能獨當一麵,成為如此二位一般之社稷柱石,建立輝煌戰功.飛羽領導人,以創建者持國使為首,其下直轄多聞使,增長使,廣目使三位副領導人.他們將旗下已在配製數百名優秀成員,一層層比試汰選之方式,選出其中最優秀之前十名,分別授予古天幹之名以作為代號,分別是:焉逢,端蒙,遊兆,彊梧,徒唯,祝犁,商橫,昭陽,橫艾,尚章.此十人又個自分隸兩小隊「飛之部」「羽之部」,每小隊各自領轄數十名驍勇善戰死士,在必要時的隨同他們一起行動.公元229年,漢帝國丞相諸葛亮展開第三次北伐,飛羽首度出擊,他們在幕後以遊擊,奇襲戰術擾敵,協助漢將陳式襲奪原為魏帝國所屬之武都,陰平二郡,由於神出鬼沒,以寡擊眾,表現出色,引起魏營極大震撼!翌年公元230年,魏帝國關右都督曹真對漢帝國發動主動攻勢,卻在子午穀遭飛羽以遊擊戰術所騷擾牽製,魏師糧草被焚,又難前進,最後全軍為雨所困,曹真亦染重疾,草草班師,退回長安.然而,盡管飛羽戰功彪炳,不論漢帝國,魏帝國,皆無人知曉飛羽至真實身份.......至於飛羽三使,每次皆以麵具出現,甚至於飛羽部隊也無人知曉其真實身份,紛紛猜測其為漢軍某位陣前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