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島的陸戰以明軍奪取順利奪島結束,但是相關的戰甲,葉是在隨後持續了差不多一個月之久,讓後繼登陸台灣島的計劃,遲遲提不上議事日程。
當日軍封鎖雷州半島海峽的海軍力量,得知美軍已經在海南島另外一麵登陸的時候,就知道繼續封鎖海峽已經沒有必要。
在請示了海軍部後,艦隊指揮官幹脆下令,立刻繞道海島另一邊,企圖在護島無果的情況下,以殲滅美軍登陸艦隊的返航艦隊,來作為對這次失敗的彌補。
同時聯合艦隊的新任司令宮古,在知道了海軍竟然讓美軍登陸艦對自由穿行於南中國海後,大為發怒。認為這是對日軍控製南中國海的最大挑釁,立刻下令,讓南海附近沒有必要任務的主力艦分編成幾支遊擊艦隊,一定要在美國海軍登陸艦隊返航的途中,發現並且殲滅它們。這個命令一出,南中國海的一場大海戰不可避免。
雖然之前因為美國登陸艦隊施行無線電靜默和空中封鎖,而僥幸讓日本海軍沒有發現大艦隊的蹤跡,但那是在日軍事先沒有收到消息,隻采取了常規的檢查手段下,才讓他們僥幸成功的。
此時的南中國海,實際上還是屬於日本海軍的控製範圍,周邊也大多是日本陸軍控製的地域,所以一旦日本海軍全體動員,以最高級別執行警戒搜尋,他們隻花了七個小時,就通過一架高空偵察機發現了美國海軍登陸編隊的返航軌跡。
不過與此同時,東南亞的日本海陸軍警戒哨。又在同一時間發出了警報:範哈兒的東南亞艦隊,此時已經穿越了馬六甲海峽,進入南中國海,其接應美軍登陸編隊的跡象十分明顯。
而同一時間,馬紹爾群島方向也傳來美國海軍大舉出港,朝菲律賓呂宋島方向行進的報告。
很顯然,這是一次盟國海軍的集體接應行動。
日本海軍雖然已經發現了返航的美國登陸艇編隊,但如果想要調集力量,將它吃掉的話,那就要付出在其他至少兩個方向失利的風險。
這樣的困難抉擇,立刻困擾了宮古司令官。
“八嘎,命令海軍分頭迎擊盟國海軍,讓菲律賓和法屬印度支那的陸軍航空兵出動,一起配合消滅返航的美國登陸艇編隊,那是大本營的命令”
在日本海軍已經不占明顯優勢的情況下,宮古隻能選擇麵麵俱到,處處設防,不讓盟國海軍在多條戰線上突破。至於殲滅美軍登陸艦編隊的事情,那是東京大本營對整個東南亞海陸軍的要求,如果為了共同的責任,而犧牲自己海軍單獨的責任,那絕對不是宮古願意承受的。
所以當盟國海軍艦隊收集到日本海軍動向的情報後,就立刻判斷出了他們會采取的隨後步驟,甚至對最終的戰鬥結果,也有了一個清楚的預測。
“殲滅日本海軍的主力也許不可能,但消耗一批日軍艦艇和飛機,卻正是時機!”
盟國太平洋戰區司令麥克阿瑟和東南戰區亞司令範哈兒,立刻製定了相應的應對計劃”準備對返航的登陸艇編隊進行增援。
這是必須進行的事情,因為隨後的登陸台灣島行動,明顯還要靠這支登陸艇編隊來進行。
此前美軍的登陸艇編隊,之所以在完成了對海南島的登陸後,沒有直接停靠在海南島,接受後繼任務的來臨,就是因為擔心遭遇日本的優勢南海艦隊圍剿,甚至可能會被日軍駐越南的遠程陸基轟炸機轟炸,才在無奈之下,選擇完成登陸任務後,就立刻返航新加坡基地。
而等到日本的高空偵察機發現美國登陸艇編隊的時候,他們距離救援的盟軍艦隊,其實已經不遠了,這時候如果想徹底擺脫日軍追擊艦隊的糾纏,也可以在舍棄部分低速艇的情況下做到,但是麥克阿瑟在知會了尼米茲和範哈兒後,還是決定利用這一次機會,好好的和日本海軍打上一仗,不求大勝,隻要消耗一批日軍的主力艦艇就行。
因為隨著海南島登陸戰役的完成,不管是盟國方麵的美軍和範哈兒部,還是日本軍方,肯定都可以明確的預料到,下一次的登陸目標,十之**會是台灣島這個北上攻打日本的最佳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