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左車的左右兩路大軍可以說來的是剛剛好,如果再晚來個幾十息,等九原步卒將所有的趙軍騎兵都殲滅,那麼就算被左右兩路大軍合圍也沒什麼意義了。
因為如果在晚上片刻,劉信的一萬九原精騎就將直撲李左車,這一萬九原騎兵已經做好了盡皆身死的準備,隻要李左車在手或者被斬殺在當場,那麼一切都是值得的。
蒙恬之所以明知道李左車的大軍幾乎是自己的兩倍,而在分兵的情況下依然敢逆襲李左車的中軍,正是想要達到這個目的。
三十萬九原軍從不畏懼死亡,做為這隻軍隊締造者的蒙恬,當然更不會。
這及時趕上來的李左車左右兩路大軍,對李左車來說是真正的急時雨,對蒙恬以及已經傷亡了上萬人的九原步卒來說就是噩夢了。
當然說噩夢肯定是太過高看李左車的這些步卒了,也小看了九原軍。
但是這合圍攻殺上來的十萬趙軍步卒,對蒙恬來說還真的確就是個噩夢。眼看損失了如此多的九原精兵就要大功告成,卻在最後一刻功虧一簣,蒙恬隻覺得滿嘴苦澀。
如今隻剩下兩萬餘的九原步卒,麵對周圍五倍於己的李左車左右兩路十萬步卒的圍攻,蒙恬知道,如今自己突圍還是一樣可以成功殺出去。
但是麵對仍然擁有近五百餘乘輕重戰車、十餘萬步卒的李左車大軍蒙恬認為哪怕自己突圍,這跟隨自己北上的三萬餘步卒也將不會有多少人能跟隨自己安然離去。
甚至很可能為了掩護自己突圍,劉信的萬餘騎兵也將全部葬送在此地。
那麼,自己北上這一戰將會造成九原軍自始皇帝時成軍以來,最為慘重的慘敗。更為重要的是,胡亥安定山東的計劃也將由此落空。
蒙恬心中突然湧出一股悔意,如果自己先避其鋒芒再圖決戰,那麼他有信心就算不能勝了李左車這近二十萬大軍,也至少走到如今這尷尬的局麵上。
後方還有四萬大軍!
現在依然沒到最後,誰勝誰負還未定!
如此,那就戰吧!
一杆比蒙恬中軍牙旗還要大上少許的黑錦燕尾狀大旆旗幟出現在蒙恬中軍牙旗旁邊,上麵一個碩大的小篆“秦”字熠熠生輝。
兩杆大旗同時飄揚在秦軍步卒方陣上空,遙指遠方,李左車中軍所在!
“秦”字大旆,象征著大秦榮耀的“秦”字大旆!
大旆和牙旗一樣同屬中軍陣旗,但是寫有“秦”字的大旆和寫有“蒙”字的牙旗所代表的意思卻是根本不同。
牙旗,所有的領軍主帥都會有一杆牙旗,是蒙恬的中軍帥旗,牙旗在哪,就代表著蒙恬在軍中何處,牙旗倒,則代表著主將蒙恬身死;
大旆,尤其是黑色大旆,則隻代表著大秦皇室。這是始皇帝給九原軍的榮耀。
除了皇帝親征會有如此一模一樣的大旆外,整個大秦一百餘萬兵卒中,也隻有大將軍蒙恬統領的九原軍中有此一麵黑錦“秦”字燕尾大旆。
這杆黑色大旆隻在十幾年前蒙恬跟五十萬匈奴騎兵交戰出現過一次,那一次,三十萬秦軍一戰大勝五十萬匈奴騎兵,逐地千裏。
黑錦“秦”字燕尾大旆,在九原軍中,隻要他出現,那麼他就代表著一個意思。
決死之戰!
這是始皇帝給九原軍的榮耀,那麼死,也要死在為大秦征戰衝殺的路上!
蒙恬不是不知道自己還有四萬大軍在後方,而且不久之後肯定會來。這個問題不僅他知道,九原軍這三萬步卒也同樣心裏清楚。
但是此刻十餘萬大軍正在圍殺隻剩不到兩萬人的九原軍,如果不將所有九原軍步卒的士氣徹底激發出來,那麼蒙恬敢肯定,自己這路大軍絕不可能撐到後方的四萬大軍到來。
置之死地而後生!
看到大旆出現,原本正在跟四周無數的趙軍步卒廝殺的不到兩萬的九原步卒,先是微微一愣,下一刻,雙眼頓時變得通紅一片。
兩萬還活著的九原步卒陡然爆發出驚天動地的殺氣,直衝雲霄。
彙聚而來的殺氣,頓時讓兩杆大旗瑟瑟作響!
原本大多是防禦狀態的九原步卒,在這時已經徹底的放棄了任何的防禦,他們隻有一個目標。
大旆所指!
沒有人能阻攔蒙恬“秦”字大旆下的九原軍,這是李左車此戰過後刻在心中數十年不曾忘記的一句話。
以突出在前的數千九原步卒為核心,原本嚴整的步卒方陣霎那間變化成三角箭頭的衝殺陣形。箭頭所指,即是李左車中軍所在。
突然間殺氣迸發如同下山猛虎般的九原步卒,霎那間的爆發頓時如同一把燒紅的尖刀刺入了凝固的奶油中,深深的貫入擋在前方去路無數趙軍步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