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大明朝沒有人不知道紫禁城是做什麼的,整個大明朝的官員沒有不知道紫禁城東南角的文淵閣是做什麼。紫禁城裏住著皇帝,文淵閣裏坐著大學士。
在紫禁城的西南角是同樣是一排建築,可是和東南角的文淵閣不同這裏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不過此時這裏卻聚集了一群人,一天前天啟皇帝就讓人準備了這裏,此時正在收拾。
這片區域的主建築是淑香殿,原本是給嬪妃居住的地方,不過天啟皇帝卻讓人將牌子摘了下來。將整個建築群按照文淵閣那邊一樣的布置,隻是主建築上缺一塊牌子。
對於天啟皇帝想要做什麼,每個人都很好奇,可是卻沒有人去問。天啟皇帝隻是在皇宮裏改建,又不是大興土木的建什麼,想要參劾勸諫也沒有什麼理由。弄不好肯定是一身騷,而且會讓天啟皇帝心裏不高興,這樣費力不討好的事情沒有人回去做。
自從天啟皇帝清理過東林黨之後,朝堂上很少有人願意像原來一樣挨廷杖了。畢竟誰的身子下麵都不幹淨,如果被天啟皇帝找個理由弄死了,實在不值得。經過上次的事情,大臣們也算看明白了,這位少年天子可不好糊弄,是一位不按常理出牌的主。如果硬碰硬吃虧還是自己這些做臣子的,以前總是將自己擺在道德的製高點,可是現在這位新皇上做事情就喜歡將自己擺在製高點。如果是像海瑞那樣的大臣,或許能和皇帝叫板,可是當朝有幾個海瑞啊?
看著上下忙碌的工部人員,天啟皇帝回頭對王承恩說道:“讓他們加快進度,一個月內一定要弄完,全都按照文淵閣的格局來做!”
“是,陛下,臣會盯著的!”王承恩對著天啟皇帝施了一禮,恭敬的說道。
自從上次天啟皇帝被重塑了之後(王承恩是這麼認為的),天啟皇帝就像變了一個人,在也看不到原本的青澀和稚嫩。臉上雖然還是原來的樣子,可是神色和氣質卻是在也不一樣了,尤其是天啟皇帝的眼睛變得深邃而銳利,讓人不敢與之對視。以前王承恩看向天啟皇帝的時候,心裏還能想起小時候的天啟皇帝,可是自從上次開始,除了長相天啟皇帝就像是換了一個人。王承恩知道這才是一個帝王,真正的帝王,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皇帝,這是帝王。
緩緩的點了點頭,天啟皇帝沉吟了一下,輕聲的說道:“整個皇宮,花銷甚大,糜費甚多。很多都被太監貪汙而去了,皇宮裏的人恐怕都將朕當作做好糊弄的冤大頭了。”
對於天啟皇帝的言辭,王承恩真的不知道怎麼說,皇宮裏這樣的事情是真的存在的。不過以前全都是皇上親信的太監打理著,皇上也都沒有在意,或者是被蒙蔽了。不過看到天啟皇帝的樣子,王承恩知道恐怕有人要遭殃了。
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啟皇帝接著說道:“朕今天就交給你一個人差事,給朕清查皇宮裏的花費,凡是不應該花的全都不要花。但凡有內監和外麵商人勾結,以次充好,抬高價格的,全都給朕嚴懲。內監直接杖斃,商人抄家,決不姑息。好好的把皇宮裏給朕收拾一遍。以後皇宮裏的用度可以寬鬆些,不過采辦的事情全都交給龍昌號。”
對於這件事天啟皇帝已經想了很久了,一直以來他都想要將龍昌號扶植起來,並不是因為想賺錢,而是因為以後會有大用。
龍昌號現在已經是大商號了,整個京城能夠比的上並不多,隻是這樣還是不夠。天啟皇帝想要擁有的是一個大規模的托拉斯,隻有將那些走私、大商人賺錢的渠道全都捏在手裏,他們才會乖乖聽話。正所謂堵不如疏,將他們全都抓起來殺掉未必是最好的辦法,拉一批打一批才是好主意。
“是,陛下!臣知道了,一定不讓陛下失望。”王承恩心裏微微一震,果然有人要倒黴,不過看來自己也得做一回惡人了。對於天啟皇帝的想法王承恩明白,自己就是當年的魏朝,隻要做了一些事情才又資格做到一些位置上。
魏朝在皇宮裏大開殺戒,事情過去後直接就做了司禮監秉筆太監、奉旨提督東廠,在皇宮裏的地位恐怕僅次於王安。就算是天啟皇帝寵信的陳洪,在地位上也是不如魏朝的。
王承恩來到天啟皇帝身邊之後,雖然名義上是大總管,可是沒有司禮監的位子,總感覺差一些。不過王承恩相信隻要這次的事情做好了,司禮監的位置就來了。
滿意的點了點頭,天啟皇帝笑著說道:“你身為大內總管,朕對你自然是非常信任。又是先皇用出來的人,一直在皇宮裏,朕沒有什麼好說的。這次的差事你辦好了,朕就給你一了司禮監秉筆太監的位子,別人也無話可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