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話說回來,專諸若是知道曆史的話,他應該還是會接下這趟活。
畢竟小人物改變曆史的機會不多,錯過了一次。
可能就如世間芸芸眾生一般,隨時光消逝,不留下絲毫痕跡。
而且春秋這個時間段,那是真的很神奇。
這一時間段的人,他們不怎麼在意法,當街殺人是常事,殺了之後,人家還會說殺人者英勇。
但是,當時的人對於道德卻格外遵守。
當然,這也是那個時候法律基本處於萌芽狀態。
沒有完整法律的原因。
除了道德的遵守之外,對義這東西,不管是公卿貴族,還是販夫走卒,都是格外在意。
為了一句話,幫對方去殺人,或者一言不合自殺就義,真的是不要太多了。
所以按照專諸的性格,即便就是擺明了讓他選一次,他估計還是會按照曆史上的軌跡來。
要說專諸是被大義捆綁了。
那吳王闔閭的另一個刺客要離,就純純是為了名利。
嗯,甚至還不是為了利,純純為名。
他奉行的就是雁過留聲,人過留名。
當時吳王闔閭用專諸殺了吳王僚上位之後。
吳王僚有個兒子在外麵,叫慶忌。
慶忌當時是聞名天下的勇士,要謀略有謀略,要聲望有聲望,要武力那就更強了。
按照史書的描述,慶忌能夠折熊扼虎,鬥豹搏貆。
反正吳王闔閭當時就怕慶忌回來報複。
就想除掉這人。
伍子胥這個時候就向吳王闔閭推薦了要離,開始是舉薦其為將的。
但是要離覺得自己當將軍的水平很一般,所以他便自薦要求當刺客去刺殺慶忌。
他不願意為將,可能也是因為他條件屬實有點拉胯。
據記載,要離身高五尺餘,麵容醜陋,身材瘦小。
周尺,一尺是23厘米,五尺那就是一米一到一米二的樣子。
為了能夠接近慶忌,他讓吳王闔閭殺了妻兒,斷了右臂。
這個毒計可是他自己想出來的。
吳王闔閭是絕對不可能想出這種計策的,不是因為吳王闔閭善,主要是他身邊就有一個天天想著複仇的伍子胥。
闔閭怎麼可能說出這種計謀呢?
雖然吳王闔閭作為勝利者,在史書上盡量的給要離做了美化。
說他是為了吳國百姓不受戰亂之苦,才去刺殺慶忌的。
但不管怎麼美化,要離為名,自屠全家的事實,那是藏不住的。
專諸要離的出身,在戰國時期都算是很低微的了。
但是他們確確實實的改變了曆史走向。
因為有他們,才有了吳王闔閭的上位, 有了烈丈夫伍子胥的複仇。
也有了後麵申包胥哭秦庭,借兵複國。
曆史從他們抓住機會的那一刻,出現了轉折。】
網友【彈幕】:“若是從道德層麵來說伍子胥的話,那他絕對是真小人了。
但是,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我要是伍子胥,我能比他幹的更狠點。
什麼申包胥複楚國?我能讓你複楚,都得死!”
網友【彈幕】:“伍子胥沒什麼好評判的,人家自始至終都隻有一個目標,那就是給自家人複仇,人家又沒藏著,他跟誰都是說,為報家仇可不擇手段。
又沒說過自己是正人君子之類的。”
網友【彈幕】:“要離才是真小人。”
網友【回複】:“真小人?要是讓慶忌帶兵回來,吳國的百姓,又得有多少妻離子散?”
網友【回複】:“吳王闔閭要真擔心百姓的話,他何必要搶王位呢?
慶忌就是吳王闔閭跟吳王僚獻計送出去的,他能不知道慶忌終有一天會殺回來嗎?”
網友【回複】:“當你要為一件事情著借口的時候,其實你能找很多的。
你說慶忌回來報仇,會讓吳國百姓妻離子散,但是你也要想想,他若真回來報仇了的話。
那伍子胥是不是得死?伍子胥死了之後,楚國又將有多少百姓會免於後麵的災難?”
網友【彈幕】:“隻有我為專諸不值嗎?他就因為同情了一下伍子胥,結果落了個這樣的下場。”
網友【彈幕】:“四大刺客,我最欽佩的還是豫讓,那才是真漢子。
他雖然失敗了,但身為刺客,他是堂堂正正的。
原本以他的條件,他完全可以先投趙襄子,等混一段時間,再動手的。
但人家寧願自殘,也不願意去幹那種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