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離做晚飯的時間還有幾個小時,映琴打算到四周逛逛,先熟悉這兒的環境,平時她是個無事不上街的人。出門前,她燒了一壺開水,給兩個木工師傅和哥哥一人沏了一杯熱茶放在他們工作場所。今天才是店鋪裝修的第一天,前幾天隻是改建,這會兒兩個師傅爬在梯子上訂天花板,映浩則專門待候他倆,誰需要釘子啊,木板啊他便奉上,活兒挺輕鬆的,應付這兩個師傅綽綽有餘,這樣映琴便感覺無事可做了。
映琴走出門,首先向這條巷子的出口走去。由於這條巷子與通往鎮電影院和外文鄉釣魚台兩條街道相通,後尾則通往菜市場,如此路上成天行人不斷,想必店開在這裏隻要經營有方不愁客源。可不,映琴轉了一個彎選擇通向電影院這條街道時,她看見福建人開的一家理發店生意特別興隆——隻有十幾平方的屋子裏擠滿了人。這時她不由得停下腳步打探起來,發現裏麵顧客多半是男性,洗頭工則是一律十七八歲的小姑娘,有兩個剪頭師傅,一個打扮時髦二十五歲左右的女子在給一個客人吹發,當有人要交錢時,她便停止了手上的活去收銀了,映琴估計這位是老板娘,老板應該是兩位師傅中的一位了。這家理發店除了洗頭剪發外,裏麵設有洗麵,掏耳朵——昨天厝主已向她作了介紹。現在這古龍鎮開理發店的大部分是福建人,他們自然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一時間吹來了這裏,在此生根發芽,當然能讓他們立足於此的是他們的傳統理發技藝,尤其掏耳朵,古龍鎮人理發原本沒有這一項工序,並且洗頭工也是開店的老板們從家鄉帶出來的小姑娘,她們除了洗頭技術經過專業培訓外,一方麵她們的青春妙齡氣息也吸引著男顧客前往。所以如今知已知彼,映琴心裏不免發悚,她能在福建幾乎壟斷的行業中討杯羹麼?
映琴朝前走了大約兩百米,又見到了一間福建理發店,而且這間店規模不小,是前麵那家店的兩倍,但是它門麵不大,深度卻長,一邊牆上足掛有十幾台鏡子,裏麵生意同樣十分興隆。這時映琴想,古龍這地方除了幾個有名的大酒店外,一般沒有娛樂場合,不像家鄉娛樂場所眾多,也許洗頭洗麵就是這兒人喜愛的精神生活了。一旦這般去想,她也就能理解這幾年鎮上理發行業興旺了。映琴是個凡事都愛思索的人。
一路上走一會停一會,不知不覺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兩點半左右她轉到了外文菜市場,看來沒有幾步路就可走到她居住的這條巷子,回到出發點了,但是映琴還沒有想回去的念頭,這時她想了一想,覺得有一個地方可去——同樣是一家理發店,湖北老鄉開的,不,準確地說,老板是本地一個瘸子,她隻是他的情人;今天早上買菜時看到一個叫紅玉的老鄉在那兒上班,她叫她有空去玩.映琴走近這家名叫雅姿的理發店,透過玻璃門看見紅玉正好坐在店裏,而這紅玉特別熱情,她看見映琴趕緊迎上前替她拉開門。“稀客請坐”紅玉挪了一把椅子到她位置旁邊,接著轉身又去沏來一杯茶。
“聽口音像是老鄉啊,紅玉,她是哪個,怎麼從沒見你提起過?”這時坐在靠近樓梯放茶幾的位置旁兩上女子其中年齡大的一個問道。
“她呀,就是你們耳熟能詳在裏美村開店的王映琴,今天早晨在菜市場她叫我,我也一時想不起來呢,還是幾個月前張至芳同她在街上買衣服我們碰到過,沒想到她記醒好,我眼睛不留神。”紅玉介紹道。接著她又指向那兩個女人介紹說一個是師傅,名叫周其惠,另一個員工叫陳淑分。坐在電視機前專心看電視的四十歲左右的男士就是店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