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後如何?”我拉著他一邊往裏走一邊問。
他向我搖了搖頭,我頓時明白了。
寢殿之中,除了太後貼身服侍的幾位女官還有蕭貴妃。我向她見了禮就拉著淩兒徑直向鳳榻走去。
“皇太後,臣妾來了。”我輕輕喚她。
“淑妃。”良久,她睜開了眼睛,她的麵色是這樣的蒼白,完全沒有了以往那風華絕代的姿容,“保護好哀家的孫兒。”說著,她指了指軒淩,又閉上了眼睛。
“皇祖母,孫兒不孝。”說著,淩兒跪在了鳳榻邊上,留下了眼淚。
“說什麼傻話,哀家辛辛苦苦一手帶大的孩子怎麼能讓別有用心之人害了去。”她的聲音越來越微弱,“去看看你父皇來了沒有,哀家要見他。”
和炎旭一起來的還有永新大長公主,一看到淩兒,他們姐弟兩個就抱頭痛苦。炎旭進去見太後的時候所有人都被遣到了寢殿外,誰也不知道他們母子到底在裏麵說了什麼。
“張太醫,太後的情況怎樣?”候在殿外的時候我特地問了一聲。
“回淑妃娘娘的話,恐怕最多隻有十來天的樣子。”張太醫搖搖頭歎了一口氣,我的心一涼。
“去把長寧公主,順王,靜王,慶王找來吧,吩咐下去不準宮裏有哭聲,也不準他們議論聲張。”傳話的宮人匆匆的出去了,我抬頭,看見蕭貴妃正立在一旁冷冷的看著我,卻並不開口。
沒過多久,炎旭就從裏麵出來了。
“沒能照顧好皇太後,臣妾有罪。”一看到炎旭,蕭觀音連忙跪了下去。炎旭卻並沒有理會她。
“派人去一趟甘露殿把皇後請來吧。”
皇太後的情況並沒有太醫所說的那麼樂觀。三天以後,在欽安殿的寢殿裏,她去的很安詳,去的時候我和皇後陪在她的身邊。太後的國喪是由拓跋婉玉一手操辦的,國喪期間炎旭罷朝三月,文武百官均要前來叩拜,普天同哀。炎旭一身白色龍袍在太後靈前跪了三天三夜都沒有起來,任憑文武百官如何勸諫。太後雖不是他的親生母親,可是卻是從他一生下來就將他撫育。這個女子曾經是大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啟凰公主,當年卻犧牲了自己的孩子來保他性命將他撫育長大,並一手將他推上皇位,他們的一生早已緊密的聯係在了一起。如今太後仙去,他焉有不悲傷的道理。拓跋婉玉陪著他在太後靈前跪了三天三夜,隨後一如既往的操辦喪事,在這個節骨眼上,眾人看在眼裏的反而是帝後如何情深,實在令人覺得可笑。
太後的諡號是神聖榮光慈恩肅穆國母,因太後是先帝帝姬,所以不能被追尊為皇後,炎旭權衡之下便擬了一個國母的稱號。炎旭將她和平定王一起葬於平陵,這是太後生前要求的。太後的喪禮上,淩兒和永新公主最為傷心,他們兩個都是太後一手照顧到大的,和他們的皇祖母自是有深厚的感情。三日之後,炎旭終於在百官的勸諫之下從太後的靈前起來,淩兒和宣城卻依舊跪著為他們的皇祖母守靈。在太後的喪禮之上,闊別七年,我終於又見到了我的另外一個孩子,軒容。他的身量和淩兒一般高,卻比淩兒清瘦許多,看到我的時候他很恭敬的向我問安,眼中卻再也沒有多少對我的依戀之情。我心裏抽痛不已,卻不能表露出我的情緒,隻能和其他妃嬪一樣每日為太後守靈。
三個月後,太後的喪禮結束,一身白色鳳袍的拓跋婉玉走進了太極殿,這一次,她徹底擺脫了幽禁的命運。沒有人知道太後臨終前對帝後到底說了什麼,隻是一夜之間後宮大權盡數回到了中宮手裏。又過了三天,太極殿裏又傳出了一道旨意,冊封三皇子炎軒淩為皇太子,位列東宮。這一道旨意無論是在前朝還是後宮都掀起了軒然大波。在此之前,朝臣們根本沒有想到皇帝會有冊封東宮的打算。雖然這些年文武大臣各為其主,分別支持各位皇子,曾經不止一次向炎旭進言考慮冊封太子的事情,可是炎旭卻從未表現出對哪個皇子青眼有加。雖然震驚,可是卻終究沒有人出來反對,眾大臣似乎十分一致的選擇了沉默。論身份,淩兒如今是皇後的孩子,是炎旭的嫡子,名正言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