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穆雲(1 / 2)

燕國,中原地域九大霸國之一,國土百萬裏計,疆域已是極廣,但相較於天下之大,國域無數,卻不過滄海一粟。

燕國東之嶽州,幅員十數萬裏,是燕國:漠、嶽、林、雲、赤、海、澤七州中位列第二大的大州。嶽者,山也,嶽州山脈極多,縱橫交錯,山嶺連成巒海,所以亦有十萬大山之稱。

嶽州大山十萬,這裏百姓自然依山而居,無數崇山峻嶺、小丘矮峰之間皆有村落,多不勝數,最是尋常不過,“青潭村”便是嶽州大大小小無數山村中的一個。

青潭村,坐落在一處四季常春的大青山下,因大青山有條青溪流淌,在村邊山窪彙聚了一汪青溪潭水,因此得名。青潭村隻有四十戶人家,村民平日多以采摘、砍柴,打獵為生,民風良善淳樸。

故事便從這個小小的山村開始。

這一日,陽光和煦,微風輕撫,暖暖洋洋,清清爽爽,讓人是那麼舒服愜意。

青潭村的一戶人家院中,三間泥草房前,一個七八歲的孩童正拿著根樹枝,蹲在地上頗為認真的劃著什麼,而一文士模樣的中年男子則在旁邊看的饒有興致,不時頷首。

“爹,我自己這名字寫的可好”,小孩用木棍一劃,以一筆垂點收尾,頓挫有力的在地上刻出“穆雲”二字,仰起稚嫩的小臉向文士問道,眼中滿是期許。

原來這小孩是在習字,寫的正是自己姓名:穆雲,隻不過這寫字是以土為紙,拿木枝代筆,看來是家中清貧,用不起那紙墨。

其實這也難怪,莫說是這燕國,就是放眼天下諸國,荒野山村生活的自然都是貧賤百姓,隻知辛苦勞作,能有口飯吃,有衣遮寒,便已心滿意足,哪裏會妄想什麼讀書識字的事,在平頭百姓的眼中,習文練武這等“文治武功”的事情,那是隻有王官巨賈的富貴子弟才能做的,也隻有那些權貴士族大家才能供養得起,這就是世間的貴賤之分。

被穆雲一問,文士微笑,道:“嗯,很好。不過‘雲兒’可莫要驕傲,有道是‘勤能補拙,熟能生巧’,勤加練習,方能更進一步”。文士讚許,不忘諄諄教導,可謂慈父善教。

“娘,娘,爹說我名字寫的很好呢”,這叫做雲兒的小孩被文士誇好,十分歡喜,起身便跑進了草堂,口中還嚷著,帶著幾分得意,孩氣十足。

草堂外屋的廚房,灶邊一三十歲許,麵容清瘦,身著麻布衣裙的女子正在添柴,看樣是在燒飯。

這女子見穆雲跑來,臉現慈愛,用手輕撫了撫穆雲的頭,笑道:“雲兒最聰明了,娘給你做最愛吃的山筍,再過一會我們就吃飯”。

“好啊,好啊”,山村百姓一年到頭也吃不上幾塊肉的,就是以野菜為食,而山筍清脆甘甜,相較其它山菜的青苦味道要可口多少,所以穆雲很是喜歡,他聽娘說有山筍來吃,高興的連連叫好。

“對了娘,昨天夥伴們和我說,今日要結伴進山采果”,說到這山筍,穆雲突然想到了和玩伴們的約定,便和娘說起。

“嗯,路上要小心一些,不要隻顧著采果子,遠離了同伴,另外早去早回,省得娘為你擔心”,穆雲要和玩伴去山中采果,母親沒有反對,隻是細心的叮囑了一番。

“知道了娘,雲兒都八歲了,也不是頭一次去,知道怎麼做的,天黑以前我就回來,娘不用擔心的,我給娘摘一筐最愛吃的紅纓果子”,穆雲很懂事的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