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1 / 2)

封麵:

分類:

我發現許多作者在寫書過程中會請一位名家來為自己新書捧場,這樣的做法,可以使作品在短期內迅速提高知名度,作者能不能靠此書賺到錢尚且不論,但至少可以為本書作者賺取不少人氣。隻是這麼做很容易使得讀者產生一種認知,那就是讀者認為這本書既然名家都說好了,這部作品內容自然寫的不錯,最少也值得一看。這顯然是一種誤解,據我猜想,這些名家,俗稱‘大神’。平日裏必定是很忙的,因為他們也要寫書,出席各類活動,即便是閑暇之餘,他們也會搞些娛樂活動放鬆心態,以資休息。就算這些名家們真的閑下來想找本書看,我想也決計不會看我們這些新手寫的文章,因為中國的曆史實在太過於悠久,這其間不乏名著,書海如濤,《紅樓夢》等四大名著自不需多言,就是近代各類名著亦是不少。像武俠類的金古梁溫等,(因我喜歡武俠,所以在這裏隻提武俠。)前輩創造的輝煌成就,就足夠這些名家們拜讀了,他們又怎會選擇我們這些新手呢?我想這些名家很有可能是受友人之托無法推辭而幫忙,或是因為別的什麼緣故,這就不得而知了。羅嗦了許多,現在切入正題,筆者文化程度甚低,以至於無法在這裏提及,但我自幼喜歡看些《故事大王》之類的課外書籍,中學時,開始拜讀武俠名著,當時年幼不知名家風範,加之這類書籍太少,所以隻要是武俠的我全看,不問優劣照單全收,有很多都是隻看了上集或是隻看了下集,很少有看全本的,現在思來常引以為撼。就這樣看的逐漸多了,慢慢的我知道了一些武俠作家的名字。大概在初二時侯我喜歡上平生第一位知道名字的武俠作家——溫瑞安。我真正看溫瑞安的第一本書的名字叫做《四大名捕震關東》,細讀之下,感覺原來武俠還可以這麼寫,這本書讓我如癡如醉的直看了一個夜晚方才看完,又過了一段時日,我租來一套四集裝的《神州奇俠係列》,主角叫做蕭秋水的,又是兩個不眠之夜,滿腦子裏都是書中的故事情節。當時曾天真的想到,什麼要是能見到作者本人就好了,成年後,才知道溫瑞安竟不是中國人!他竟然會是一個馬來西亞人!要是在學生時代有人跟我說溫瑞安是個外國人的話,我是決計不會相信的。但事實就是如此,改變不了的。《神州奇俠係列》後,我就很少再看溫瑞安的小說了,這倒不是說我喜新厭舊,而是因為溫瑞安寫的太有深度,不是我等俗輩所輕易能理解的。後來,慢慢我開始看金庸的小說,他的小說共有十五部,我看了十一部,這其中包括《越女劍》,雖然金庸老先生一再表示《越女劍》不能算作一部武俠小說,但我還是堅持當成武俠小說看了,餘下沒看過的四部依次是《白馬嘯西風》、《鴛鴦刀》、《碧血劍》和《書劍恩仇錄》,至於不想看的原因在此不想多言。至於梁羽生的小說,我隻看過一個開頭就決定不看了,原因我說不上來,就是覺得不想看。再到後來忽然發現古龍的小說一夜之間在我們這裏流行起來,各個書店裏都有他的書可租。我挑了一本看了看,一時驚為天人,於是有選擇的看了幾本,《楚留香》係列除了最後的那本《午夜蘭花》其餘都看了,陸小鳳係列隻看了《繡花大盜》,《絕代雙驕》倒是看了全本,《蕭十一郎》以及後來的《火拚蕭十一郎》看了全本,《小李飛刀》係列隻看了《風雲第一刀》和《邊城浪子》,《浣花洗劍錄》隻看了前半部就決定不看了。總體而言,我感覺古龍實在是一個天才。這才知道溫瑞安其實一直都在模仿他的作品,套用一句流行語來說,這哥們兒太有才了!!!我看小說向來注重故事情節和人物,不太看重細節,於是在所有的武俠作家中,我最喜歡古龍,雖然我也承認古龍在很多方麵不如金庸。但這並不妨礙我崇拜古龍。因為古龍的作品裏麵,有我需要的人物,亦正亦邪的小魚兒,李尋歡的絕世飛刀,楚留香的瀟灑,蕭十一郎的浪子形象。已經深深的烙在我的內心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