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的“半山村”(1 / 3)

(轉載)

47個人的村莊,26名男性,13條“光棍”,楚雄州永仁縣蓮池鄉猛蓮村委會外麼河村民小組,這個被外界稱為光棍村的小村子,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

每年,村裏人最多進兩次距離村莊20公裏的縣城,因為被重重群山包裹,到縣城沒有路,他們要跋山涉水、穿越壁立千仞的懸崖峭壁。因為地震帶來了隱患,當地政府決定在今年年底前對其實施整體搬遷。這個可能因娶不到女人而消失的村莊,或許將因此實現那悲壯的救贖。

“世外桃源”年收入卻不到500元

和楚雄州永仁縣的其它村莊一樣,地震給外麼河村的村民帶來了悲傷和恐慌。不過,地震給這個村子帶來的更多是希望。再過幾年,這個村莊的人,尤其是那些年輕力壯的中青年男子,或許會因此找到幸福。

光棍村是熟悉外麼河村的人給予它最直白的解釋。現在這個村子總共47人,但22歲至60歲的男人因找不到老婆而不得不單身的就達13位。寡薄而貧脊的土地長不出讓村民發家致富的經濟作物,這個村年人均收入不到500元,幾年前,他們還點著煤油燈過日子。

貧窮和閉塞給這些光棍的成因做了最好的解釋,即使是現在,外麼河村通往永仁縣城的必經之路,仍是那條跋山涉水穿越崇山峻嶺的天然之“路”,在這條路上找不出太多的腳印,村裏人要攀爬兩個小時,才能沿這條路到達猛蓮村委會的那條彈石窄道。

去這個村子必須有心理和身體上的雙重準備。蓮池鄉鄉長李後禹說,村民到外界,過去就發生過墜崖事件,牛羊更不必說,隻要趕上這山道,一不小心便會掉進穀底。

外麼河連接羊蹄江河,兩條河都是村民到猛連村委會之間的阻礙,外麼河村就夾雜在外麼河邊的高山夾縫之中,一層又一層的山巒將它重重包裹。河上並沒有橋梁,雨天河水泛濫時,村民就無法出入,為安全起見,村子的孩子則隻能鎖在家裏。

誰也不知道這個村莊究竟有著多長的曆史,村子裏的幾棵老榕樹或許多少見證了它的滄桑。村子裏現在唯一的老黨員李開財說:“從有人類開始就有這個村子。”但另一種說法是抗日戰爭時期,一些人來到這裏躲避亂世開始了生根發芽。

“我們在稻田裏,看到稻穗搖搖晃晃,就知道是地震來了。”地震並沒有給這個村莊帶來毀滅性的打擊,盡管這裏的房屋大都是土石房,但是倒塌的房屋並不多。地震後村民帶著彩色的油布,趕著自己家裏的豬、牛、羊,走幾小時的山路在對麵的山腰上過了10天。

回到家裏後他們很快發現,村莊所依托的後山山頂,那堆生長在山頂上的石頭出現了鬆動,這處頗似世外桃源裏的村民,從此過上了戰戰兢兢的日子。

9月25日,永仁縣縣委書記李誌勇一行翻山越嶺來到這裏,因為地震後出現了地質災害,政府部門決定對外麼河村實施整體搬遷,村裏一位86歲的老人差點跪了下來,這位老人有生之年從未見過縣級以上的政府官員來到這裏。他見到縣委書記一個勁地說:“我們村裏老虎來了,老虎來了(老虎是彝族人的一種圖騰崇拜)。”

山體凸顯危險猶如10卡車“炸彈”

有一堆石頭在外麼河村後山直線距離200米遠的高處,站在村子的半山坡看,一些祼露的山岩從山體凸顯出來,像上帝的達摩克利斯的利劍高高懸在外麼河村頭頂,隨時都有“橫劈”下來的危險。猛蓮村村委會書記楊萬福說,這堆突起的石頭如果掉下來至少有10卡車。

上世紀60年代之前,村子裏的人用鐵鏈將後山的石頭拴了起來,他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減弱心中的擔憂。1958年,一塊巨大的石頭終於脫離了山體,滾落在村民楊樹平的後花園裏。楊萬福回憶,當時那塊跌落的石頭有3、4噸重,所幸沒有傷及房屋和村民。楊樹平和家人曾經想方設法把這塊石頭弄走,但是在沒有大型機械的外麼河村,這塊巨石很長一段時間讓村民束手無策。後來,楊樹平終於想出來一個辦法:他在巨石上燒起了熊熊大火,被高溫烘烤過後的巨石很快就被敲碎了,楊樹平將這些碎石頭砌起了兩間土房子。

這些“炸彈”並不是政府決定對外麼河村實施搬遷的唯一原因。其實,由於長期的地質災害影響和惡劣的自然條件的限製,當地政府結合國家扶貧搬遷政策,於2002年和2003年已經對該村實施了兩次搬遷,現在該村的13戶人家隻是原來這個村子最貧窮的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