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省眉山市瓦屋山迷魂氹,有一條黃泉路。按照老祖宗的說法,黃泉路上有奈何橋,奈何橋下就是忘川河了。”
老頭姓季,是特勤局專門派來和李知錯對接的。季老頭不慌不忙地介紹著,李知錯則是快速地翻看著他遞來的資料。
瓦屋山迷魂氹,緯度大約在北緯29°32u0027- 29°34u0027之間。這個緯度正好與聳人聽聞的百慕大三角、神奇無比的埃及金字塔相似,這是被探險家稱作的‘死亡緯度線’。
‘迷魂氹,奇中奇,進得裏麵來,生還不容易。’由於迷魂氹的神秘恐怖,當地政府在開發瓦屋山資源時,不得不將其劃為旅遊禁區,防止遊人誤入迷魂氹。
也由於它處的地理位置與百慕大三角在同一緯度上,被國內的地質工作者和探險者稱為陸地上的‘百慕大三角’。許多年來,‘瓦屋山迷魂氹現象’國內外不少專家、學者、旅遊、探險以及多方人士都試圖穿越,但都告失敗。
瓦屋山的神秘傳說最早可以追溯到神秘莫測的古蜀國,李白詩中曾雲:“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據傳,古蜀國的開國君主蠶叢去世後,就葬在了瓦屋山。而後東漢末年,張道陵開創‘五鬥米道’,藏兵於此,並布下了“八卦迷魂陣”。
張三豐也曾在瓦屋山,開創“屋山派”。
“你們這是讓我幫忙找人啊!”李知錯翻到資料的最後一頁,發現就在昨天剛剛有一支驢友隊伍迷失在了這裏。
他瞬間明白了,為什麼季老頭上來不問修仙,而是先談忘川的原因。
被李知錯一語道破,季老頭沒有絲毫的不好意思:“李先生不是要找忘川嘛,這黃泉路上走一遭說不定就找到了。”
“那麼我什麼時候動身?”
李知錯也不介意,季老頭說的沒錯,找忘川和救人並不衝突。
“自然是越快越好。”老頭伸手一摸,竟然從懷中掏出來了兩張飛往SC省的機票。
......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洪雅縣瓦屋山國家森林公園,......”
導遊熱情洋溢的給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 介紹著景點的曆史文化知識。
李知錯和季老頭則是徑直進入了,立著‘遊客止步’警示牌的遊覽禁區。
來之前,李知錯已經把情況了解的差不多了。
失聯的五個驢友三男兩女,家裏非富即貴。前天下午三點十分撥通的求救電話,自稱在瓦屋山野牛街附近迷路,隨後就徹底失聯。
救援人員派出了包括無人機、直升機等在內的多種救援力量。然而無論是無人機還是直升機,一旦進入迷魂氹附近就會莫名其妙地失控。
救援隊多次組織人員在地麵深入搜尋,不僅沒能找到失聯的驢友,反而有兩名誌願者也失聯了。
迫不得已之下,才向國家特勤局求助。
來到救援隊搭建的臨時休息點,李知錯也不廢話,拎起救援隊準備好的應急食物和藥品等救援物資,就和老頭一起往山裏走去。
瓦屋山天氣多變,山頂處常年雲霧繚繞。
熊貓竹的葉片上更是沾滿了露水,不一會兒,李知錯兩人的衣服就已經濕透了。
“前麵就是迷魂氹了。”季老頭指著不遠處的冷銀杉林開口道。
李知錯點點頭,“確實是迷魂八卦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