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處處碰壁(1 / 2)

教了小姑娘馬蹄刀後,齊禹又在邊上觀察了下,然後囑咐邊上的老兵幫忙看看,便走開了。

總的來說,後廚氛圍不錯,各工序員工配合的也越來越好,不需要齊禹過多操心,他也可以騰出空來,好好琢磨琢磨宮保雞丁。

他之所以這麼上心,倒不僅僅是顧道啟給的巨額好處,更關鍵的在於,他也想試試,在不依靠係統菜譜的前提下,以他目前的實力,加上準廚神級的品味和偽·廚神的直覺這兩大外掛,有沒有希望做出完美級的宮保雞丁來。

理論上,宗師級的火候調味和顛勺,再加上接近宗師級的刀工,做宮保雞丁這道不太考驗刀工的菜,是有機會做出完美級的。

晁堂先後兩道完美菜,雞豆花和無相神湯,就是明證。

雖然,這兩道菜能成完美,都有僥幸的因素在,但齊禹依靠係統菜譜做出的完美菜又何嚐不是僥幸呢?

至於晁堂的基本功在宗師級的造詣遠強於齊禹,但之前就說過了,到了宗師級,硬實力其實已經沒有本質差距了,甚至於宗師級的硬實力和大師級頂峰的硬實力都差球不多,彼此間比的是經驗,是靈活度,是對烹飪本質的理解,而不再是基本功的高下。

所以齊禹想挑戰完美級的宮保雞丁,確實難度巨大,卻也並非癡人說夢。

然而……

一鍋,兩鍋,三鍋……

後廚眾員工,包括齊老爺子三位巨佬,吃宮保雞丁都吃到撐了,齊禹仍然抓不住那一點靈光。

就連在原基礎上改進,把S級做到S+都達不到。

他也嚐試過多種不同派係的宮保雞丁,如糊辣荔枝味的川派,鹹鮮醬香味的魯派,醬辣回甜的黔派,以及最傳統的醬濃辣香的宮廷派(丁家菜),和脫胎於丁家派的峨嵋派,多種“同名異構體”都嚐試了個遍。

嗯,最傳統的宮保雞丁並非川派,而是宮廷派,乃是丁家大佬在魯地任巡撫時命家廚改良魯菜醬爆雞丁而成,後於川蜀任總督時進一步改進並推廣開,刨除脫胎於此的各大派係,其源頭其實是官府菜,後來被敬獻給皇帝,成了宮廷菜。

峨嵋一派雖脫胎於川菜,但其宮保雞丁卻是直接脫胎於源頭的宮廷派,與川派的宮保雞丁應當屬於並列而非從屬的關係。

晁大師當年所創並傳給晁堂的宮保雞丁,則是在峨嵋派宮保雞丁的基礎上再次做了調整。

幾種宮保雞丁並沒有高下之分,隻有適口人群不同,而顧生輝印象最深,也最想吃的,自然就是晁係的宮保雞丁。

所以齊禹發現這麼做並沒有意義,川魯黔三派的宮保雞丁其實壓根都不能算同一道菜了,僅僅隻是同一個名而已,也肯定不是顧生輝想要的味道。

甚至於,齊禹做的最好,口味也最佳,最接近S+級的峨眉派宮保雞丁,也不是顧生輝想要的味道。

否則的話,峨嵋的那位大師,就足以滿足顧生輝的要求了。

而齊禹之所以嚐試各種派係宮保雞丁,也隻是想通過嚐試,更深入了解“雞丁”的本質,了解這道菜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