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鬧幾句,齊禹和謝超軒很快也進入了狀態。
謝超軒真不愧是老師傅,雖不如齊禹身強力壯,但卻比齊禹還先揉好麵團,倒扣在盆裏醒發好了,齊禹的麵條才揉光。
而且有了對比,差距一下就明顯了,齊禹的麵團雖然已經很光滑,卻還是比不上謝超軒那麼細膩。
趁著齊禹在等自己麵團醒發的功夫,謝超軒便拿出自己的麵團,邊操作邊給齊禹講解:
“所謂抻麵嘞,就是通過抻拉的方式,把麵團拉長,然後折疊,再拉長,最終將麵從麵劑子拉成粗細均勻合適的麵條的技術。所以,抻麵、拉麵和拉條子雖在細節手法上略有不同,但本質上其實都是一種東西。”
“為了方便操作呢,我建議你參考拉條子的手法,先扯麵劑子,然後再把麵劑子揉圓,又進一步搓成長條,最後捏著兩端,掌心微微向外,輕輕拉開,然後手臂跟著展開,輕甩,也可以biang兩下,把麵甩長,這樣觀賞性好,也不容易斷。”
“不過拉條子一份麵的分量並不是很大,一般就一兩半到二兩左右,總的來說麵條也相對較粗,所以頭幾扣可以學拉條子手法,後幾扣就不行了,拉細了以後,麵團韌性再好,你biang地砸一下也容易斷。”
齊禹點頭,表示讚同。
說著,謝超軒已經扯好了麵劑子,並搓成了一根根粗細長短都非常接近的長條,然後拿起一根,左右手食指拇指扣住兩端,掌心微向外,掌鋒輕輕觸著麵,輕輕向兩側發力抻開,然後行雲流水地打開雙臂,用力一甩。
啪!
啪啪啪!
麵條在案台上砸了幾下,頓時發出沉悶且確實很容易引起人誤會的地聲響,麵團頓時長了一大截。
隨後,謝超軒左右手一攏,將左手捏著的麵頭送到右手處,兩個麵頭相合扣住,隨後左手挑起麵條中點,再次一拉一甩,仍砸了幾下案板,隨後兩手再次交合,將左手挑著的麵條送入右手尾指中勾住,然後又挑起中點一拉,砸幾下。
又將麵條交給右手無名指,然後是中指,至此四根手指都已經用完,麵條也扣了四扣。
別看僅四扣十六根,但謝超軒一拉一甩,抻出來的麵條逾兩米長,十六根就是三十二米往上,其實已經相當的細了,再繼續拉抻,則容易過細,反而影響勁道,其實未必好吃。
但謝超軒這次抻麵,不是為了好吃,而是為了教學,也是為了讓齊禹看明白這團麵的極限在哪。
手指用完了,無關緊要,中環尾三指一交錯,便將之前三扣的麵條都攏到了一起,再將剛抻出來的麵也勾上去,再次一抻。
但這一次,謝超軒卻不再甩了,因為再甩再摔著實容易斷,麵也隻抻至一米五長,總長度從超三十二米拉到四十八米,然後再一扣,一抻,抻至一米二,總長變成七十七米的亞子。
完了在扣,手腕微抖,麵條便打起旋兒,擰了起來,呈麻花狀,然後左手探出,抓住中心位置,繼續抻開。
這一甩並不完全為了觀賞,其實也是為了防止麵條斷裂。
將一根根細細的麵條擰成一股繩,應力均勻,韌性就顯得強了很多,相對更不容易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