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品鑒(1 / 2)

齊禹用力吐出一口氣,砰砰亂跳的心髒也漸漸平複了下來。

而眾多選手,乃至評委們的目光,也在這一刻,統統彙聚到了他身上,麵有異色。

截止到最後一刻,才恰好完成最後一道菜,雖然驚險,但這並不意味著齊禹沒掌控好時間,恰相反,這恰恰是他將時間把握到了極致的體現,最大程度的利用了比賽時長八小時的限製,盡可能讓所有菜都處於最佳賞味期內。

就連看上去經驗更加豐富,好像更加遊刃有餘的種宏明、樸部成和徐勇賢三人,都是在比賽結束前一兩分鍾,完成了最後一道菜,然後站在邊上默默等待。

也正因如此,他們更深刻的感受到,在最後一秒滴下最後一滴油的難度,訝異程度還要在其他選手之上。

唯有龐亦津,麵無表情的對齊禹點了點頭,並不覺得奇怪。

倒不是因為之前一塊練習過,實際上在練習時齊禹也沒將時間把控的這麼細致入微,隻不過是龐亦津早就被齊禹折服了,在他心目中,齊禹多牛批都不足為奇。

我師父牛批不是理所應當的麼?

不管怎麼說,所有選手,不論最終成品質量如何,都在比賽結束前完成了所有菜品,無一人犯規。

因此,很快有大量工作人員上前,將所有選手做的菜收走,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分盤,標上序號,然後分別傳給評委,以及各個選手。

評委們要品鑒他們各自所作的菜品,與此同時,他們也需要交叉品嚐,互相打分。

那需要品嚐的數量就很誇張了,十九人,二十道菜,擺在評委麵前的就是三百八十道菜。

逐一品嚐肯定不現實,畢竟一道菜吃上一口,花個十秒鍾品鑒,那都得耗上一個小時。

因此,必須得做出選擇。

基本上,涼菜以及選手們自報菜是必嚐的,剩下的十八道菜裏,就分別挑一兩道賣相最好和最差的品鑒一二,然後再根據綜合發揮,給選手們打分。

如果遇到特別驚喜的,當然可以多嚐幾道菜,給出更接近選手真實水準的成績。

如果比較失望,則嚐個一兩道後就會切換成下一個選手的菜品,給的分也不會高到哪裏去。

各選手互相品鑒同樣如此,三百八十道菜就擺在公共區域當中,給他們半小時時間,各自自由品嚐,然後給出相應的分數。

但有一點挺有意思——他們給其他選手打的分,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自己的分數,全看他們給的分數與評委們的意見出入有多大。

這麼說也不太對,不同人有不同尺度,單純的分數高低其實做不得數,主要看的還是他們給其他選手定的排名。

說是交叉點評,倒不如說是考驗他們的品鑒水平,來作為衡量他們實力的其中一個維度。

收到謝超軒點評開始的指示,一眾選手也紛紛離開了自己原本的區域,來到擺滿各式菜肴的長攤前,捧著碗筷,腋下夾著紙筆,上前紛紛品鑒。

而作為截至目前表現力最強的選手之一,齊禹發現,他的對手們表現得相當謙遜,他看中的菜,其他選手都會主動回避,讓他先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