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老鹵高湯手擀麵(1 / 2)

齊清河訂的菜確實不多,他覺得訂太多了吃不完,放久了不新鮮。

作為一名有信仰的齊家廚師,不新鮮的菜用來練廚可以,做完倒進潲水桶就成,但上桌給人吃是萬萬不行的。

所以他寧願多付點訂貨成本,讓配送的師傅來的頻繁些。

這一車主要是豬肉,其他綠葉菜和雞鴨牛羊肉以及水產也有些,都是師傅去各個供應商那拉來的,以齊清河為首的幾家老板要求都很高,半夜裝車,車裏恒溫保冷,淩晨進城挨家挨戶送,其他家的貨基本都送完了,齊清河這是最後一家。

其他家都是要求比較高的茶餐廳或者私房菜,或者超市的精品櫃台,隻有齊清河這家是夫妻小炒店。

同檔次小炒店甚至很多超市進的都是凍肉來著,凍肉比冰鮮肉要便宜得多,運輸成本都低不少。

說起來齊清河進豬肉也很有意思,不但是親自登門選的屠宰場,還定時光顧指定要哪些豬,什麼時候宰。其實工廠化養殖出來的豬,同一間廠裏每頭的品質都差不多,但他就是要矮子裏拔高個,非得挑出最好的。

下完豬肉,齊禹看到了好幾大塊牛霖,和三十隻毛剛剛長齊、唧唧喳喳亂叫的乳鴿。

再次鄭重重申,我今天六節課,六節課!沒空!

他的沉默震耳欲聾,可惜寸英蓮和齊清河都聽不見。

卸完貨清點完,寸英蓮開始指揮齊禹和自己一塊把食材分類碼好,齊清河則樂嗬嗬的擀麵條去了。

廚師分紅案白案,其實區別還是蠻大的,兩者很多基本功其實並不相同,齊清河就隻專精紅案,白案其實並不擅長,也隻有麵團揉的光亮勁道,做出的擀麵順滑爽口,十分好吃。

抻麵勉強也行,但至多隻能抻八扣,也就是把一根麵團拉成256根,第九扣就要斷不少,抻出來的麵條比較粗,不是很好吃,還不如手擀麵。

所謂手擀麵,其實就是將加了雞蛋的麵團醒發並搓揉至三光後,在案台或砧板上均勻撒一層薄薄的麵粉,以擀麵杖把麵團擀成均勻的薄皮,然後再依個人口味切成或粗或細的長條。

三光就是麵光、手光、盆光,意味著麵團已經揉到位了,足夠勁道,不至於太硬又不至於太軟粘牙。

手擀麵的難度並不是很大,隻要掌握好醒發時間,雞蛋、麵粉和水的配比,以及揉搓的方法力道,配合點耐心,普通家庭也能揉出很勁道好吃的麵,口感遠超外邊賣的機打麵條。

至於味道好壞,就看湯底了。

齊清河燙麵條素來奢侈,齊禹燙麵時還用的開水,他直接用高湯,麵條燙熟後過兩遍冷水,再倒入新的高湯,再加佐料調味。

至於燙麵條的高湯,析出了太多澱粉,那鍋湯已經毀了,但也不至於倒,他會拿來直接調成水澱粉做菜時勾芡用。

這樣燙出來的麵條從頭鮮到尾,即使不加任何澆頭也足夠美味。

看見齊清河切好了麵條並撈了一鍋高湯準備燙麵,齊禹正屁顛屁顛的想去幫忙,就見齊清河又走到一口大鍋前,揭開了蓋子。

淡淡的鹵香味彌散開,但因為鹵汁亮了,味道並不濃烈。

齊清河拿長筷子夾出了一根長長地肥腸和若幹小肚,又從另一口鹵鍋裏夾了幾大塊牛肉。

齊禹又驚又喜,腳步加快許多:“老爸我來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