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絕大多數的父親相同,江德福對待女兒總是特別寵溺,但麵對兒子時卻缺乏足夠的耐性。
特別是當家中的孩子數量增多後,父母能夠給予每個孩子的關注度就變得極為有限了。
為此,安傑始終致力於維係這種微妙的家庭關係,並注重與子女們之間情感紐帶的建立。
然而,或許是男孩子天性更為頑皮一些的緣故吧,相比起母親來,兒子們反倒更樂意同父親一同玩耍嬉戲。
好在這樣的家庭氛圍較原著中的描寫要更為融洽和諧一些,孩子們對母親依然心存敬畏之心,自然也就不敢輕易提及安傑的身世背景等敏感話題。
正所謂“打在兒身,痛在娘心”,這天夜裏,看著正在給江衛國傷口塗抹藥水的安傑,淚水止不住地從她眼中滑落。
平日裏極少如此直白地表露內心感情的安傑,讓江衛國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母愛關懷。
隻見他強忍著傷痛安慰道:“媽,我真的一點兒都不疼,您別再哭了......”
顯然,他並不希望看到母親因為自己而憂心忡忡。
“衛國,你知道為啥不能打烈屬的孩子嗎?”
“知道啊,我爸說過,他們的爸爸犧牲了,很光榮。但我就是想不明白,他們先犯錯了也不能打嗎?”
“那也不行!烈屬的孩子是遺孤,他們的爸爸為國家獻了身。就算他們有錯,學校有老師會教,外麵有國家管,哪裏輪得到你來動手。你動手前想想,你有爸爸,那他們的爸爸呢?”
“衛國啊,媽不是說你,小孩子打鬧很正常,你護著弟弟,媽也理解,小打小鬧就算了,你還把人家門牙打掉了……”
安傑仍然不放心地叮囑著,要求江衛國必須負起責任,看管好家裏的狗,絕不能再發生咬人事件。
麵對母親苦口婆心的規勸和教導,江衛國逐漸意識到自己之前行為的不妥之處。
就在這天,安傑提前結束課程早早地下班回家。
當她走進院子時,卻驚訝地看到自己的大兒子正站在那裏,頭上戴著一頂鋼盔,手臂高高抬起呈 45 度角,手指並攏直直地伸向前方,並高喊:\"希特勒萬歲!\"
看到這一幕,安傑差點氣得吐出一口老血來。
她突然想起,原著就是正是因為這種納粹禮儀,丈夫江德福曾經遭到到王海洋父親的公開批評,指責他們沒有好好管教孩子。
江衛國被家裏人批評,自然又去找王海洋算賬。
爭執之下,又放任狗狗咬傷了王海洋,江德福得知後非常生氣,決定將狗送人。
然而,令江德福萬萬沒想到的是,江衛國竟然為了留下那隻狗當眾下跪,這可把江德福氣壞了,他毫不猶豫地飛起一腳將兒子踹倒在地。
安傑深深地吸了口氣,然後快步走上前去。
她用盡全力拍掉江衛國的手,江衛國驚訝地回過頭來,發現竟然是自己的母親。
\"媽,怎麼了?\" 江衛國疑惑地問道。
\"你知道你剛才那個動作意味著什麼嗎?\" 安傑嚴肅地質問著兒子。
\"當然知道啊,這是致敬嘛,向毛主席致敬。是隔壁的王海洋教我的呢。\" 江衛國一臉天真地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