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陰霾(1 / 3)

天光微亮,雲層像一塊塊上好的織錦浮堆在半空,淡金色的光芒從織錦的縫隙中勾勒出來,映出昳麗的光輝。湖塘上一叢一叢茂盛的蘆葦,高高地隨著晨風輕輕飄蕩著,水波微晃,從蘆葦蕩劃出一隻小舟,戴著鬥笠、赤著雙足的漁女一麵撐舟、一麵唱著:

綠波春水桃花漲,黃菊秋風蟹兒肥;

蘆花雪白潔如雪,烹魚沽酒趁斜暉。

此大晉治下的臨江郡臨溪縣,城東三十裏外的一處山莊。越地自古比江臨海,其境內七分山、二分田、一分水,是為窮地。還是數百年前五胡之後,中原南遷,人口漸漸豐富,加之天公作美,接連數十年氣候宜人,風和雨順,方興富起來,到大晉治下,已然魚米之鄉。

這一處小山莊叫做虞家灣,隻有百十來戶人家,雖地處山野僻地,卻也是依山傍水,風光秀麗,加之賦稅輕淡,民風簡單淳樸,頗似一處世外桃源。

那漁女將船泊到岸邊,扔下篙,用繩子把小船綁住,然後跳下船,從岸邊的蘆葦叢裏找到自己的鞋子趿上,哼著小曲兒往村裏頭走去。

一路上已有早起的鄉民,照麵時互相停下問候。一個老伯問,“妹子這是去哪兒?”

漁女揚揚手裏的魚,“晨起的鱖魚肥,打兩尾給大小姐送去。”

老伯點點頭,笑著催她,“去吧,快去!”

那漁女笑別了鄰裏,快步走到村莊頂北,來到一處青磚黑瓦的大宅前。這宅院雖大,修築得卻很樸實,黑漆門和銅環把手都有斑駁的痕跡,廊柱上貼著的桃符上書寫著:

啟期三樂,達生知足。

漁女停下腳步,嘴裏輕“咦”了一聲,隻見那宅院的門前左右各停著一輛馬車,皆是高高寬敞的廂壁,一個掛著翠色綢幔,一個掛著朱紅帷幔,那朱紅帷幔的車廂一角還垂著黃銅鈴鐺兒。

兩架馬車顯是也剛到,車軲轆後頭還帶著塵煙兒,翠色綢幔的馬車裏先跳下一個婆子,穿著魯綢比甲,紮著汗巾,一見對麵那車,皺了眉。

朱紅帷幔馬車上的婆子也下了來,雖也穿著魯綢,但那式樣、裝飾卻精致了許多,臉也白白的撲著粉,一看就是城中來的。

兩個婆子一照麵,各自皺眉,尤以那翠車的婆子驚訝、氣惱為甚,上前道,“你們怎麼來了,今年大姑娘該去我們家。”那朱紅車的城裏婆子卻回,“我隻和老夫人說,不同你講。”

漁女看在眼裏,心裏暗暗搖頭,且不理會她們,從邊上繞過去,去打那黑漆大門。

不一時,黑漆木門便開了,一個十來歲,紮著兩個小鬏鬏的小丫頭的笑臉映到漁女眼前,“花姐姐,是你呀。”她甜甜地喚了一聲,抿著小嘴兒笑,一麵讓她進去。

漁女稍側點身,讓她看到門外的兩輛馬車,小丫頭看見,也是一訝,潔接爾撅起了嘴,“又要到中秋了,這些人真是討厭!”拉著漁女的胳膊讓她進門,“花姐姐,你進來,讓她們先吵去。”重把門關上。

漁女花妹子道,“我是來給大小姐送魚的。”

小丫頭接過魚瞅瞅,“是鱖魚,太好了,小姐最愛吃了!”

裏麵的門開了,一個聲音問,“豆角,是誰來了?”

豆角一拍腦袋,半懊惱著道,“哎呀差點忘了,我們老夫人說了,不能亂接鄰裏們的東西。”忙將手裏的魚還給花妹子,轉過身噌噌噌得跑回去,過一會兒扶著一位穿著藏青色蝠紋襦裙的老嫗走過來。老嫗看著廊下站著的漁女問,“是花妹子啊,怎麼不進來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