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廚房的矛盾(上)(1 / 2)

PS:朋友們,昨天晚上坐在電腦前三個小時,一句話也寫不出來,老花食言了,對不起。

~~~~~~~~~~~~~~~~~~~~~~~~~~~~~~~~~~~~~~~~

貝爾佳除了有重大接待活動時,其餘每天的晨會是雷打不動,這是貝赫成多年來一直堅持的習慣。凡是直接參與酒店營運的中層以上人員,除公休外都必須參加。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矛盾,一個企業無論訂製的製度多麼縝密、嚴格,但都無法有效的規避這種事件的發生。尤其是在酒店這種純手工操作、永遠無法形成規模產業化的企業更是如此。

雖然有些沒有長遠眼光的企業領導力執行者們,常常擅於利用下屬間的各種摩擦,來增加自己工作的順利可行性,有效的鉗製各個部門的令行禁止。在短時間內,確是有非常明顯的成效。但這畢竟無異於飲鳩止渴,一個企業真正的發展壯大,內部員工的凝聚力、向心力、企業團隊精神文化的傳承,才是長久的用人之道。

當初和貝赫成打天下的老臣子們都知道,老貝創業初期,還沒有“團隊精神”這個詞,大家隻知道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眾人拾柴火焰高。這也是貝氏能夠長盛不衰的重要條件。

話雖如此說,可那些老人現在有的早就頤養天年,就算還在位,也是在處理貝氏集團的決策性問題。往往那些最終的權利執行者,卻是最難受的。

貝曦曈現在就一個頭兩個大。惹得我們貝大小姐頭痛不堪的就是——廚房!

貝爾佳酒店經營菜係眾多,涉獵廣泛,從世界大餐到市井小吃不一而全。但這就出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問題的關鍵就是——人!

無論是中餐也好、西餐也罷,廚房的曆來傳統就是耳提麵命,完全靠記憶傳承和經驗傳承一代代的將手藝流傳下來,而且各種菜品又受其文化性、地域性的特點,常常一些菜係比較多的酒樓廚房內,口音方言真是南腔北調、五花八門。

中餐倒還好說,畢竟大家都是同胞,語言不通文字總還相同,就算文字不通膚色總還一樣嘛!

西餐廚房裏可就熱鬧了!

貝爾佳為了讓客人吃到最正宗的美食,每一種國際化特色菜肴的烹製者,都是從這個菜品的發源地請來的。有專門製作魚子醬和鵝肝醬的法國人,有專門負責烤肉的土耳其人,有兩個俄羅斯的老毛子專門烤製大列把,有個倭國的小鬼子負責魚生和壽司的製作,更有甚者,有兩個印度人製作拋餅和咖喱菜肴,搞的整個廚房一股股的臭味······

雖然每個工種都有自己的獨立操作空間,但畢竟管理這有如八國聯軍的西餐廚房可不是一件輕鬆的差事。

西餐廳的行政總廚名叫熱拉爾·卡尼亞,一個留著兩撇小胡子的法國胖老頭。據說他的家族勢力十分顯赫,祖上曾是法國宮廷禦廚,家族的餐飲產業遍布歐洲,並且擁有大片的葡萄種植園,每年家族自釀的葡萄酒行銷世界。卡尼亞從小就對烹飪達到了癡迷的程度,成年後,放棄了管理家族企業的機會,隻身尋訪世界法餐名師,苦心鑽研廚藝。在多年的世界遊曆下,自是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廚房管理方法,以及練就了一身不凡的廚藝。

最後帶著對神秘中餐無限的向往來到了中國,被貝赫成發現,用盡一切辦法將其留在貝爾佳管理西餐廚房。掐指算算,到現在已有十二三個年頭了。

中餐的總廚付令輝,浙江杭州人,雖說出生在魚米之鄉,但從小家裏就沒過過一天富庶的日子。他學廚師的目的再是簡單不過,就為了有口飽飯吃。

他沒有卡尼亞顯赫的身世,進入廚房後,隻能從最底層的小工做起。可是,憑借著一股天生的狠勁,將廚房內所有的髒活累活全攬了過來。幹活賣力,加上頭腦靈活,嘴巴又甜,廚房內每個大師傅都對他關愛有加,時不時的教上他幾手。並且跟隨師傅轉戰全國,對全國各地的各式菜係都深有研究。曆經多年,終於修成正果,手下有了不少的徒弟,在全國飲食界也創出了自己的名號。可以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全能型人才,來到貝爾佳不過才兩三個月的時間。

本來像貝爾佳這種規模的酒店一定會設一個全權管理中西兩個廚房的副總,照常規要從兩個總廚之中產生。可原來的總經理韓平一直抱病在身,這件事就耽誤了。自打這件事宣布那天起,兩個人就明爭暗鬥了起來,每個人都抓住對方的小辮子不放,由一點點小事慢慢升級到互相指摘起對方乃至對手整個民族的廚藝來。

自打貝曦曈上任這一個多星期以來,每天的晨會幾乎成了這兩個人互相打口水戰的戰場。貝曦曈頭疼之處也在於此。

就算貝曦曈聰明過人,對經商有著很高的天賦,可畢竟資曆尚淺,對這種人際關係的處理遠沒有對市場運行方向的把控來的順手。況且這兩個人又是位高權重,得罪了哪個都不好輕易收場,真是一籌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