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至20日,老蔣所調派的各路大軍在新集一帶又對張國燾部形成合圍,但卻再次被該部突圍。不過,在幾路追兵的逼迫下,張國燾部已無法再打回鄂豫皖根據地,被迫向西麵的豫陝地區轉移。
接到老蔣的電令後,楊虎城立刻感覺自己的腦袋大了一圈。這邊的人民軍還沒解決呢,那邊又要過來共軍。現在陝南除了西邊南鄭一帶有馬青苑損失不少的一個警備旅外,東邊隻有民團和少量駐軍,根本就承擔不了阻擋共匪西進的任務。若是這共匪、民匪合流一氣,恐怕這陝西非變天不可!西北局勢也將徹底靡亂
當下,楊虎城不敢怠慢,一邊將眼下圍剿人民軍的戰況上報老蔣,一邊著手布置有關退兵事宜。盡管尚未得到老蔣回電,可楊虎城明白,兩害相遇取其輕,與人民軍相比,共匪才是老蔣的心腹大患,老蔣肯定會同意自己撤兵的。
果然,老蔣的電報很快就到了。不過,雖然同意楊虎城撤兵,但通篇電文卻找不到任何“撤兵”字眼。老蔣隻說此戰失利,當著手整頓兵備以便下次再戰,但防備共匪西竄乃當務之急,切不可怠慢雲雲。
就楊虎城自身來說,因為以前曾和中共人士有過不錯的來往,實在不願意配合老蔣剿共,但現在陝南空虛,若是自己不派兵增防,不光中共武裝將長驅直入,就是老蔣的中央軍恐怕也會賴下不走。那樣的話,隻怕陝南從此以後就不屬於自己這個省主席管了。
一番盤算後,楊虎城決定撤兵。在留下孫蔚如師兩個旅、馬青苑師一個旅分別監視隴東、隴中的人民軍後,兩師其他部隊加馮欽哉師一個旅增兵陝南。
隨著楊虎城撤兵命令的下達,井嶽秀、王靖國、趙承綬等部也陸續撤退。西北根據地所經受的第二次圍剿作戰就這樣不了了之。
就在楊虎城增兵陝南後不久,11月中旬,楊虎城部的3個團在陝南漫川關一帶擋住了張國燾部的去路。在與追擊而來的胡宗南部的配合下,將張國燾部包圍壓迫於康家坪至任嶺十餘裏懸崖峭壁的峽穀中。似乎大功就要告成,但張國燾部卻又一次突出重圍,並在其後經庫峪、湯峪進入關中平原,威逼西安。
接下來的日子,就是楊虎城和胡宗南等部與張國燾部鬥法了。而西北根據地在打破敵人的第二次圍剿後,開始清點戰果,加緊進行各項建設。
由於人民軍對各路敵軍實施不同程度的打擊,此戰的可見戰果基本上都是在青馬、寧馬身上取得的。除了繳獲青馬、寧馬各種槍械21000多,擊斃青馬、寧馬共計6千餘人,俘虜共計17000餘人。這樣算下來,逃散四野的加上跟隨青馬、寧馬逃離的,一共不過14000人。讓諸馬帶這樣的兵力入疆,這與趙振中等人原定的目標基本相符。
此戰後,西北根據地在河西走廊上又增加了臨澤、高台兩個縣,增加人口8萬左右;在湟中、湟源一帶,增加了大通、湟源、互助、西寧等縣市,增加人口30萬左右。這使得西北根據地擴大到74個縣市,麵積約有32萬平方公裏,人口達到530萬左右。
實際上,青海省內其他地區也再無能與人民軍對抗的力量,隻是眼下冬季將臨,考慮到後勤方麵等問題,人民軍各部一時來不及去占領罷了。若是依此來算,加上整個青海省,西北根據地的麵積將達到近百萬平方公裏。當然,由於青海地廣人稀,人口增加的幅度不會大,估計整個根據地人口將接近600萬。
10月28日,在人民軍作訓中心,各縱隊的一把手和周昊齊聚一堂,將清理出來的戰果向大家通報後,張明瑞說道:“單看收獲數字,這次作戰似乎沒有上次的戰果大,但實際上,通過此次作戰,我們已經改變了西北根據地遭受敵人四麵圍攻的戰略態勢。今後,我們除了在一定時期內奉行對北、對東兩個方向上的防禦外,可放手向西發展。”
此戰後,青馬、寧馬再不足為慮,人民軍向西發展的大門已被打開。隻要根據地各方麵積蓄足夠的力量,隨時可全占河西走廊和青海。而由於中共武裝在陝南和關中北部出現,陝西、隴南等地的敵軍在分心旁顧之下,也難以集中兵力向人民軍再次發動攻擊。西北根據地所麵臨的形勢確實極為有利。
“除了形勢有利,我們可以集中力量加快根據地建設外,還應當看到,我們麵臨的困難同樣不少。”張明瑞頭腦清醒地繼續分析道,“主要是根據地的各項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這包括政權組織建設、農田水利建設、交通建設、工農業生產建設等眾多方麵。因此,在下一次戰役來臨之前,我們必須要集中力量解決好這幾個方麵的問題,為根據地的進一步發展打下牢固的基礎。”。.。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