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呼喚:求關注!求點擊!求收藏!求推薦!
……
張學良在9月5日對山海關駐軍於學忠部下達準備動員令後,又於9月15日在沈陽北陵召集張作相、萬福麟、湯欲麟等東北軍高級將領會商時局。盡管張學良是東三省的最高領導者,但在這次會議上仍有人反對出兵關內或者反對挺蔣。其中,反對出兵關內的是輔帥張作相和東北政務委員袁金鎧,而反對挺蔣立主中立或與閻馮合作的則是長官部軍事廳長榮臻,駐京代表秦華等人。最終,由於張學良的堅持和多數將領的讚同,會議決定東北軍入關,武裝調停。
或許是閻錫山從某些渠道得知了張學良等人的決定,也或許是閻錫山自己感到敗局已定,就在9月15日這天,閻錫山密令前線的晉綏軍向大名、石家莊撤退。當然,為了能讓晉綏軍順利的撤離戰場,也為了不打擊馮欲祥反蔣的堅定信念,閻老西很“厚道”的沒有將晉綏軍撤軍情況通知馮欲祥所部,把馮欲祥門g在鼓裏。帶領西北軍吃窩頭、耍大刀的馮欲祥就這樣又一次被算盤打得劈裏啪啦的閻錫山給算計了。隻是這一次,馮欲祥把他苦心經營二十年之久的西北軍給徹底輸了進去,再無東山再起的機會。
9月18日,張學良通電入關挺蔣之後,本來就因戰局失利而士氣不高的反蔣聯軍更是人心惶惶。隴海線上,前兩天接到閻錫山密令已經開始暗中撤退的晉綏軍,在得知張學良通電入關的消息後更是加緊撤離戰場。而龐炳勳、孫殿英、劉榮等部也紛紛自由行動,跟隨晉綏軍撤到黃河以北,一時竟無人理會馮欲祥這位前線最高指揮官。與此同時,石友三通電表示擁護張學良的主張,並率部由魯西開往豫北,並將漳河鐵橋加以破壞,以保障該部自身安全。
與這些人不同的是,馮欲祥在得知張學良通電入關的消息後,仍然希望閻錫山能抽調部隊到河南與蔣軍繼續作戰。在馮欲祥看來,張學良雖然揮師入關,可己方實力尚存,隻要閻錫山下定決心堅持到底,局勢仍有轉機。但既當家又知柴米貴的閻錫山知道自己憑借山西一省之力,支撐聯軍近半年的作戰消耗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一個老蔣就夠難對付了,現在又加了個養精蓄銳多時的張,這個仗已經沒法再打下去了。因此,當馮欲祥的代表張允榮轉達馮的意思,希望閻錫山能努力堅持的時候,閻錫山連說:“不好辦,不好辦,仗是不能打了。”而當張允榮問及閻錫山對眼下時局的看法時,閻錫山隻說:“退到山西再說罷。”
張允榮回去將見到閻錫山的前後經過告訴馮欲祥後,馮欲祥這位西北軍的大佬自然明白閻錫山這是撂挑子了。不由得心中暗恨。由於此前馮欲祥把希望放在閻錫山身上,光想著怎麼和蔣軍作戰去了,根本就沒想到萬一事有不諧時還要退回西北老窩。而現在再想撤往陝西已經不可能了,楊虎城部在9月17日就攻克了洛陽附近的龍門,堵住了馮部西去的道路。西行無路,東麵、南麵又是壓上來的蔣軍,馮欲祥也隻能退往河南北部了。
正當馮欲祥考慮進退的時候,9月28日,吉鴻昌口稱要做“黃蓋”,並說今後一定會對得起馮欲祥,然後,率部投蔣。接著,梁冠英投蔣;防守許昌的焦文典也通電投蔣。
1o月3日,隴海線蔣軍先頭部隊入開封,鄭州外圍的蔣軍也愈逼愈近,鄭州城內已能隱隱聽到炮聲。
1o月4日,閻錫山、汪精衛秘密到鄭州與馮會晤,在共同商定聯合表實行停戰的通電後,閻、汪於當日夜間離鄭北返,馮亦於次日率副總司令部人員撤退到黃河以北的新鄉。馮欲祥前腳剛走,蔣軍在6日就進入了鄭州。
此時平漢線上張維璽、馮治安、田金凱、任應歧等部很快在新鄭一帶陷於蔣軍的重重包圍之中。最終,該部5萬多人月8日放下武器。
在中原戰事已接近尾聲的時候,蔣中正為了迅回師江南對紅軍作戰,對善後問題的處理故示“寬大”,將收拾華北殘局的全權委托給張學良;對河南方麵的軍事也擺出一了百了、以政治和平解決的姿態,並邀請與西北軍有關係的馬福祥、張之江等月上旬到河南洽商收拾西北軍的辦法。馮欲祥命鹿鍾麟出麵與接洽,並表示自己不再過問。
鹿鍾麟向馬、張提出的條件是:一、馮下野外遊,希能予以便利;二、軍隊由鹿負責改編為十個師,以河南西部及陝、甘兩省為駐防區域;三、撥給編遣費三百萬元。但是,蔣中正已經打定了主意要把馮欲祥的西北軍徹底瓦解,對鹿鍾麟妄圖占有兩省、保留西北軍建製的提議根本不予以理會。當然,蔣的說法是吉鴻昌、梁冠英等已經投降,在新鄭被圍的張維璽等部亦已表示願意繳械,這些部隊的去留問題已經不在與馮、鹿的洽商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