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潛流激蕩(一)(2 / 2)

王盡美這樣做,除了是響應**號召幫助國民黨改組和發展的原因外,還是由山東的實際情況所決定的。在辛亥革命以來的十多年間,從同盟會到國民黨,孫氏政黨在山東也不斷發展,民眾對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作為一個新興政治勢力,在山東並不為民眾所周知,一些**的主張在宣傳時往往得不到民眾的認可。

王盡美此次來青島原本是來了解青島組織的發展情況,並準備偕同青島的同誌一起到北京參加“全國國民會議促成總會成立大會”的。隻是在來到青島後,聽了鄧恩銘有關工作情況的總結,特別是得知趙振中竟然以一個少年出任青島大學新任校董會董事長以及青島大學隨後一係列管理製度出台後,便決定與鄧恩銘一起去見趙振中。

趙振中依舊是在南窯義學的辦公場所會見了王、鄧二人。

三人一番寒暄後,王盡美道出此番來訪目的:“此次來訪,一是恭喜趙先生出任青島大學新任校董會董事長;二是想和趙先生探討一下,看眼下這個局勢能不能和趙先生進一步合作。”

“嗬嗬,王先生怕是有所不知,這個青島大學校董會的董事長可不是讓人值得高興的位置。”趙振中借此機會大倒苦水,“前些天青島大學原來的校長也就是膠澳商埠督辦高恩洪在直係戰敗後就被人拘押到了濟南,原本由膠澳當局和膠濟鐵路局每月為青島大學提供的16000大洋的經費失去著落,校董會上其他各位董事麵對眼下紛亂變局都不願意再追加投資,沒奈何,我就咬牙自行出資補上了這個缺口,也因此被推選上了校董會的董事長這個位置。”

喝了口水,趙振中繼續訴苦:“本來呢,我就曾以四海實業的名義每月出資一萬元,現在又是一萬六千,不僅現在四海實業的那點盈利全要投進去,就是前兩年積攢下來的那點專利收益也都要填進去。再加上今年又收留了如此眾多的孤兒和災民,四海實業又提高了工人待遇……幾件事情都湊一塊了,眼下我正發愁今後一段時間該如何度過呢。”

王、鄧二人相互看了看,趙振中的這番話讓他們這次難以再開口求助。鄧恩銘便開口問道:“我聽說當時的校董會曾有盡量縮減課程,壓縮開支的方案,美國人也提出隻要他們出任校長負責學校一應事務,學校一應增加的開支都可以算在他們身上,那趙先生為什麼還非要堅持繼續出資青島大學?”

“鄧先生不愧是《膠澳日報》的編輯,消息的確靈通。”趙振中笑著稱讚了鄧恩銘幾句,隨即就接著說道:“不錯,當時校董會上的確提出了這樣兩種解決方案。可一種不僅會使學校逐漸萎縮,更不利於學生培養;另一種雖然能解決眼前困局,但卻會使學校為美國人的意誌所左右,成為美國人的附庸。記得上次兩位在這裏時我就說過,中國的事情還是要中國人自己解決的好,外國人的力量可以借助但不能依賴。也正是因此,我才咬牙決定補上青島大學的經費缺口。”

聽了趙振中的解釋,王、鄧二人不僅暗自動容,暗自敬佩趙振中年紀雖小卻有大氣魄。

稍停了片刻,王盡美又提出疑問:“現在直係戰敗,各方呼籲和平,勞苦大眾也都為謀求自身生活改善而同資本家和地主豪強做鬥爭,趙先生出任青島大學新任校董會董事長後,為何與新任校長聯合製定了限製學校師生進行愛國宣傳的規章製度?還要大家簽署什麼‘承諾書’保證不從事若幹活動?”

“兩位先生以為學生的任務或者說職責是什麼?”趙振中正色問道。

“學生是應當以學業為重,可這與愛國並不矛盾。”鄧恩銘開口說道。

“學生愛國當然無可厚非,可既然是學生就應當把學業放到第一位。中國不缺少幾個能喊口號的熱血青年,卻缺少大批掌握專業知識能把中國改造成現代工業強國的有為青年。沒有自己的工業基礎,不建立自己相對完整的工業體係,就是把什麼愛國思想宣揚的天花亂墜,那也是無本之木、空中樓閣,根本就抵不過列強的巨艦大炮!”^名*書(樓(ul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