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魯麟洋行(一)(1 / 2)

繼續呼喚:求關注!求點擊!求收藏!求推薦!

……

在這個冬季裏,匡真覺等人一共帶回了86名大小不等的孤兒,使人口總數達到了254人。新增的人口增添了不少事情,不過好在事先準備的充足倒也沒出現什麼大問題。李老道和趙振中等人在這個冬天裏是忙碌而充實的。

除了日常各種事務外,趙振中和李老道兩人還在大雪到來前到山裏挑選了一些柘木料,采伐後又經過一係列的加工,到1921年春天來臨時,30具弩弓已經製作完成。

看著這些弩弓,李老道歎了口氣,搖搖頭道:“可惜了,現在製作的這些弩弓根本就無法和那些嚴格按照步驟製作的弩弓相比,射程短了一大截不說,壽命更是短了不少。”

趙振中卻很滿意:“師傅,這些就很不錯了。這個時代已經是槍炮紛飛的年代,弩弓早已過時了。現在製作這些不過是用來讓雲天他們用來訓練射擊用的。先用弩弓熟悉一下,掌握射擊的初步要求。等以後有機會更換成槍械的時候,也就用不著訓練太長時間。這也是我要把這些弩弓的木托仿造成現在步槍槍托模樣的原因。”

按趙振中要求製作的這些弩弓,弓臂和傳統弓臂沒什麼區別,但是和弓臂相連,安裝弩機的木托卻被趙振中要求作成現在步槍槍托的模樣,弩機外在的設置看著也象步槍的扳機,望山也有點象瞄準器。

本來按照老道的意思,一張好弩弓,按照傳統工藝要經曆3年時間才能製成。可趙振中無法容忍那麼長的時間,硬是在兩個多月時間裏完成了一係列製作工序。

因此,這些弩弓的威力達不到傳統強力複合弩弓的標準也就不奇怪了。不過,經過測試,這些用柘木為弓臂,桐木為托,生絲和牛筋絞弦,自己手工製作的弩機,模樣特異的弩弓,其最遠射程在120米左右,在80米內有殺傷力。這一效果完全滿足了趙振中用來對李雲天等28人進行射擊訓練的要求。

除了這些準備外,趙振中還在練習弩弓的名義下,要求李雲天等人進一步加強了力量練習,腿力、臂力、腕力都采用不同方式進行負重訓練。以便為將來換成槍械後能更好的掌握使用。

在這些之外,趙振中還有一個投入精力比較大的事情,就是收集整理青島及附近地區有關各國洋行、機構和人員的信息。經過對比分析,找出對自己有用的消息。

根據粗略統計,在日本占據青島前,青島有德商企業近50個,資本金總額2億馬克左右。主要有哈利、拍德、美最時、禮和、培浮、太隆、大利、大成、培隆、薩德、天利、捷成、世昌、禪臣、亨寶等洋行。德國洋行大多經營進出口貿易,並代理輪船公司業務。這是德國洋行主們的一段黃金般的日子,但在日軍占領青島後,德國洋行卻基本上都關門了。

隨著一戰中日軍對青島的占領,日本洋行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到目前為止,日商增長到1100家左右,資本額度超過100億日元,主要由三井、三菱、大倉、東和、清喜、大杉、吉禪等洋行控製的進出口貿易額占洋行進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二還多。

同為一戰戰勝國的英美等國在青島的商業也得到快速發展,洋行的規模、數量以及業務量都有明顯增長。英國人的洋行主要有和記、麥加利、亞細亞、太古、怡和等,美國的洋行主要有美孚、德士古、紹和、滋美、祥泰等。

這一時期駐青島的各國洋行都是以進出口貿易為主要業務,經營方式大同小異,大多是依靠自由港的關稅優惠條件,以低價收購中國的土特產,運往世界各國,然後再將各國工業成品運到青島銷售。進口商品有鋼鐵、機器設備、五金器材、化學染料、橡膠、木材等;出口商品有花生、生油、豬鬃、牛皮、冰蠶、蓖麻、芝麻、杏仁、烏棗、核桃、大麻、草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