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衍之數破空去(1 / 2)

八月二十三,驕陽似火,北京白雲觀,後殿。

一身穿紅色道袍的中年道士端坐在紫檀木的椅子上,一臉喜色。身邊一人卻是肥頭大耳,西服革履,向著道士彙報著:“會長,本次重新收集整理道藏,曆時七年零八個月,終於圓滿,挖掘出不少唐代之前散失的道經,又分門別類,將現存幾大道藏合並一起,統稱《中華大道藏》。大道藏一成,真是曆來從沒有過的道門盛事。”

那中年道士感慨了一聲:“是啊,自唐玄宗編寫成曆史上第一部《道藏》,後曆經安史之亂,道經毀於戰火。宋朝修編《大宋天宮寶藏》與《政和萬壽道藏》,金元時期七千八百卷的玄都寶藏,明朝第四十三代正一天師張宇初編撰的《正統道藏》以及第五十代天師的《續道藏》總共五千四百八十五卷,明後又有《道藏續編》《道藏輯要》《道藏精華錄》,收道書近三百種,雖曆經戰火,多有失傳,然而經過全國力量近五年的收集發掘,從古墓、海外以及民間人士手中終於收集完全。而且此次《中華大道藏》不單單收集了道經道書,曆來道門的武功、異術都有收集,就連佛門,西方占星術,巫術都有千種之多,都統一編在道外篇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可謂是集人類大道術法之大成,此後傳承下去,功德無量。”

中年道士頓了頓,略微沉思,又道:“我中國道教協會這次主持這件大事卻是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關注與支持,發動了無數人力與物力才得以完成,下個月的成書大典定要安排的萬全,方能彰顯我道門氣運。如今國內信佛的信眾遠多於道門,希望藉此機會有所扭轉。這《中華大道藏》分類整理,重新分成四十九部,包含近四萬卷,當真是浩如煙海。。。。”話未說完,那胖子插口道:“會長,道藏不是有五十部嗎,為何差了一部?”中年道士一擺手,歎了口氣:“你卻是不知,原本計劃其中有一部《外丹部》,以《太清金丹經》為主,不過曆來專門講述丹道的著作少之又少,《太清金丹經》也是以內丹經訣為主,隻有極少一部分外丹之法,按照此次《中華大道藏》的規模,外丹之法隻有區區幾卷,使之單獨成部卻是不符,即使加入了零散的經書也是不足。鄒師弟是我國道教目前最精通易理與墓穴堪輿的人,前年就出門遊曆收集丹書,卻至今未歸,下月一號就是成書大典,時間上卻是來不及了。為了整個道藏結構的完整性,隻能暫時空缺,待日後修補。”“原來如此。。”胖子也歎了口氣,說道:“會長,我去了,成書大典還有許多事情需要安排。”說罷對著中年道士稽了一首,轉身離開,大殿內隻剩下中年道士端坐沉思。

七天後,甘肅,一處黃河岸邊,河水滔滔,湍急洶湧。一道人影從岸邊水中冒出,身子一縱就上了岸,脫下水衣水靠,喘息著坐在地上。

這人看著手中的一個白玉匣子,再也掩飾不住喜色,大笑道:“哈哈,運氣,運氣,真不枉費鄒某三個月的堪輿,九死一生,這本《至上真丹秘訣》史無記載,非是練鉛練汞之法,居然全是以草藥活物配合五行之氣煉製丹藥的丹方,全書怕不有上千丹方?加上之前尋到的《丹術基礎》等經書,足以獨立編成道藏一部了,無數年心願,即將達成。”這人笑了一陣,突地想起一事:“不好,明天就是成書大典,我必須要及時趕回去。”想到這裏,顧不上身體疲憊,取出兩張符篆來,往腿上一貼,一躍而起,看準方向,疾奔而去。

九月一日,天氣大好,萬裏無雲,碧空如洗。北京中國道教協會所在,白雲觀。

觀前已是人山人海,不但全國各處道觀都有代表前來,許多道門信眾也自發前來觀禮。白雲觀後殿,那中年道人聽著這種情況,不由喜悅,對身邊的道士說:“今日成書大典,盛況空前,人數竟然過萬,可見我道教興盛,中興可期。”那道士笑著說:“可不是嗎,今天多虧了政府封閉了附近的幾條街道,大批警察維持秩序,不然還不知亂成什麼樣子。不過大典完成後,會長您的名字就永載道冊了。”中年道士一笑:“這道藏實在是我中華民族的瑰寶,裏麵蘊含的知識道理遠非目前科學可比,若能不斷傳承下去。。。。。。隻是現代乃科技時代,末法世界,這道藏能領悟萬分一二的人也找不到,就算是我也不行,可惜了,可惜。。。。。。”

這時,傳來“當。。當。。”的鍾聲,卻是響了九下,中年道士聽了,放下心事,道:“九點了,大典開始吧,準備好向三清上香。”旁邊道人點頭答應著,走出殿外。“跪拜三清祖師,上香。。”宏大的聲音響起,由會長帶領,全體道士手持三炷高香跪下叩拜三清祖師塑像,後麵上萬道門信眾緊跟著俯首叩拜。三拜九叩之後,中年道人就宣布成書大典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