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朕之戚少保(2 / 3)

曹化淳道:“如此,咱家便跟陳大人說說明日的安排。。。。。。”

---------------------------------------------------------------------------

二十三日一早,文登營營地號鼓響個不停,城牆上的京營兵張著嘴巴看著甕城中的士兵,他們鐵甲森嚴,隊列嚴整,隨著軍官洪亮的口令,如同機械一般整隊,整齊得數十人如一人,早早趕來的溫體仁在城樓看了,也是十分驚異,眼前這支軍隊所表現出的氣勢已經遠超京營和邊軍,曹化淳讚歎道:“令行禁止,原來強軍該是如此模樣,溫大人,咱家看來,便是禦馬監的四衛營也遠不如這小小的文登營。”

溫體仁道:“曹公公說的是,由這裏到午門,都是兵部負責,本官先回午門安排禮部事務,曹公公是否同去。”

曹化淳道:“同去,咱家也好給皇上回話。”

兩人離去後不久,文登營的哨官紅旗升起,五城兵馬司的兵丁馬上開始清道,兵部的引領官也先到了門洞外,道路兩旁擠滿了圍觀的人群,沿街的樓上也排滿了人,住家的也紛紛打開窗戶探頭張望。

巳時剛到,甕城中一通大鼓響,隨即步鼓聲響起,傳出一陣洪亮的歌聲。

“黃沙莽莽不見人,但聞戰鬥聲,槍林箭雨天地驚,壯哉我軍人,噓氣乾坤暗,叱詫鬼神驚!拚將一倨英雄淚,灑向沙場見血痕。。。。。。”

歌聲中,一個身著鐵甲的大漢在兩個親兵步鼓手護衛下,高舉著一麵大旗走出永定門門洞,旗手是第一個生擒建奴的親兵蒲壯,陳新把旗手的榮耀給了他,他走出門洞後對無數雙目光的注視高昂起頭,一臉橫肉的臉上滿是興奮。

他身後走著按旗隊排列的文登營士兵,鐵甲鏗鏘軍容嚴整,高高舉起的密集兵刃頂端都插著建奴的人頭,嘹亮的軍歌繼續回蕩,“犧牲此驅殼,為吾國幹城;人生萬古皆有死,何如做征魂!身死名猶列,骨朽血猶磬!何懼箭如雨,浩氣壓征塵。”

圍觀的人群一開始被文登營的氣勢所震撼,全都靜悄悄的,等到文登營有一半走出門洞,一個聲音突然大喊一聲:“好漢!”

人群終於反應過來,跟著高喊:“殺韃子!”“好漢!”

喝彩聲彙成潮水般的聲浪,響徹京師外城,自建奴入寇以來,他們無時不生活在恐懼之中,城外的連戰連敗他們許多人都親眼目睹,一月多的精神壓抑和高度緊張,讓許多人接近崩潰,終於今天有一支大明的軍隊沒讓他們失望,被壓抑許久的情緒突然噴發出來,京師民眾如癡如醉的向文登營大聲歡呼,盡情的發泄著。

五城兵馬司的士兵用力阻擋著人群,不讓他們衝到中間,文登營的歌聲已經被歡呼聲淹沒,旗隊長必須嘶聲力竭才能讓士兵聽到一點口令。

陳新的中軍隊伍也走出門洞,哨官旗高高飄揚,上書“文登營哨官陳”六個大字,歡呼聲達到頂峰,陳新騎著馬對兩側的民眾微笑拱手,無數的手向他揮舞著,眼前的情景幾乎與他從前見過的天皇巨星出場一般。

歡樂的氣氛隨著文登營的前進傳遞著,六百多個建奴人頭被高舉著展示給京師的民眾,雖然光是永定門外就死了數萬明軍,但六百個建奴人頭已經是罕見的勝利,渾河血戰或許殺傷超過,但明軍最終全軍覆沒,並未拿到任何人頭。特別這一次是絕望中的大勝,尤其珍貴。

文登營的隊列繞行到宣武門入內城,再經宣武門到棋盤街,從大明門進入皇城,帶起一路的歡呼,半個京師都沸騰起來,他們最終到達紫禁城南麵的午門停步,這裏就是獻俘宣捷的地點。原本的明會典典製是隻有獻俘才到午門,宣捷就直接在朝會,陳新此次沒有俘虜,但崇禎又希望把動靜弄大,所以禮部和兵部商議後按獻俘闕下的規格進行。

午門前的禦道上,錦衣衛大漢將軍已沿東西兩側設好儀仗,禦道南麵是教坊司的大樂樂隊,午門門樓前分設鴻臚寺讚禮和承製官,東側是文武大員和藩國使臣。一般的文武官員則由引禮帶至禦道南偏東位置東西對麵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