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皇帝下旨立嘉親王永琰為皇太子,並下旨追封其母令懿皇貴妃為皇後,冊諡孝儀皇後,並欽定太子於第二年正月初一繼位。

那是一個普天同慶的大日子,在這一天,年邁的皇帝親臨太和殿,將傳國玉璽授予永琰,他則被尊為太上皇。

“太上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看著太和殿外密密麻麻跪著的官員們,聽著他們三呼萬歲,太上皇臉上帶著濃濃的笑容。

他是這大清朝有史以來第一位太上皇,如今心中還是百感交集的。

六十年了,他終於卸下了肩上的重擔,將這皇位傳給了永琰,他和凝兒的寶貝兒子。

其實,在他心裏永琰並不是繼承皇位最好的人選,這孩子最多隻能做個守成之君,想讓他有多大的建樹,那幾乎不可能。

不過……偌大的帝國,能夠繼續保持安穩太平,也就不錯了,身為帝王的他,知道打理一個帝國有多累,有多不容易。

幸虧外頭還有永瑄幫忙,這樣永琰也能高枕無憂了。

這些年來,永瑄一直在外征戰,戰功赫赫,被世人稱讚的同時,他這個做皇阿瑪的心裏也特別的擔心。

凝兒臨終前他答應過她,一定要照顧好他們的永瑄,他豈能失言?

登基大典之後,已經成為太上皇的他在兒子陪伴下前往寧壽宮參加千叟宴。

他知道,這是兒子為了討好他刻意準備的。

熱鬧了一整天,當一切結束後,太上皇回到了寧壽宮的寢殿。

“太上皇,時辰不早了,您該歇著了。”太監上前恭聲說道。

他身邊的太監都換了好幾茬了,這個小太監叫什麼名字,他已然記不清了。

“太上皇……。”小太監又輕輕喊了一聲。

“嗯!”太上皇輕輕點了點頭,靠在榻上後,突然又坐起身來:“永瑄呢?回來了嗎?”

“啟稟太上皇,福康安將軍尚未歸來。”小太監連忙稟道。

“福康安……福康安……。”太上皇輕聲念了幾遍,臉上滿是苦澀的笑容。

當初若不是他沒有保護好凝兒和永瑄,他的永瑄就不用一輩子用別人的身份活著,這大清朝的天下,也將會是永瑄的。

不過,既然永琰已經繼位了,為了永瑄的安全著想,為了不讓他們兄弟之前起任何嫌隙,他決不能表現出自己對永瑄的偏愛來。

隻是……他真的想念兒子了,這麼多年來永瑄常年在外征戰,聚少離多,他已經兩年多沒有見到永瑄了。

今兒個是永琰登基繼位的大好日子,他之前連下多道聖旨催促永瑄回京,隻可惜戰場上的局勢瞬息萬變,永瑄根本回不來。

因為永瑄遲遲未歸,他一直等著盼著。

他知道,自己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也許一年,也許兩三年,他撐不了多久了,隻想在自己生命中最後的日子裏多看看永瑄。

他想讓永瑄從戰場上回來,留在京城。

日子一天天過去,一轉眼便到了二月裏。

永琰雖然繼位了,但朝政上的許多事兒還是來請教他。

“永琰,朕既然已經傳位於你了,朝政上的事情自然是你做主,以後不必來請教朕了。”太上皇看著恭恭敬敬站在一旁的兒子,低聲說道。

這孩子小時候瞧著還特別的不錯,也不知是什麼緣故,身上的銳氣被磨得越來越沒有了。

他知道,兒子是為了不讓人議論,說他不敬太上皇,才成天來這邊請安,請教政務的,雖然很孝順,但也太小心了一些。

“你是皇帝,是這天下真正的主人,放手去做吧。”太上皇揮了揮手說道。

“是,皇阿瑪!”皇帝連忙應了一聲,卻不敢把自家皇阿瑪這番話當真。

他才登基繼位,大家都隻聽皇阿瑪的,隻要皇阿瑪在一天,他必須聽皇阿瑪的,才不失為一個孝順的兒子,天下人的楷模。

“皇阿瑪,今兒個一早,兒臣接到前方的戰報,大將軍福康安由於連日征戰,積勞成疾,病倒了。”皇帝躬身說道。

“你說什麼?”太上皇臉上滿是震驚之色,一下子從椅子上站起身來,由於太激動,他隻覺得自己腦子一陣眩暈,忍不住往後倒去。

“皇阿瑪!”皇帝大驚失色,立即伸手扶住他。

“快……快傳旨讓永瑄回來治病,外麵那麼苦,隨軍的大夫醫術不高,沒有宮裏的太醫厲害。”太上皇大聲說道。

“皇阿瑪,兒臣也想讓福康安回京養病,可如今戰事太緊,局勢瞬息萬變,不能出絲毫的亂子,隻有他在,才能震懾住所有人,包括敵人。”皇帝歎了口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