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二十一年的冬天,京城,北風呼嘯,室外滴水成冰。
可就在這樣惡劣的天氣裏,有一大一小兩個身影正在街上挨家挨戶地乞討。
大人是一個看起來大約三十多歲的女子,頭上挽著婦人髻,上身穿一件看不出本色的棉襖,下著棉褲,外套一條褥裙,腳上是普通的漢人婦女常穿的棉鞋。
隻見她滿臉風霜,那雙手紅腫皸裂,每敲開一扇門,她就拉著旁邊一個看起來不滿十歲的孩子跪在地下連連磕頭:
“行行好吧,我們從南方到京城來尋親,盤纏用完了,娃他爹又病了,親戚也搬走了,我們實在沒辦法了......”
“行行好吧......”稚嫩的孩童也學著母親連連乞討。
有的人家打開門看見是討飯的,“啪”地一聲就關上門;
有的人家會丟出兩個饅頭,但嘴裏卻會大聲嗬斥:
“拿走、拿走,別再來了......”
也不知道走了多遠,敲了多少家的門,關江氏終於走不動了。她揣著好不容易討來的兩個饅頭,拿出一個來掰成兩半,她將大的那一半遞給身旁的小男孩:
“誠兒,來,你吃吧。”
小男孩接過那一大半的饅頭,卻隻掰下一小半,然後把剩下的又塞給母親:
“娘,我吃這些就夠了,剩下的您放好,給爹爹拿回去。”
“孩子,你吃吧,你在長身體,吃這麼少怎麼行?娘懷裏還有一個,夠你爹吃了,乖,快吃......”
關江氏又把小孩剛才遞給她的那半截饅頭往他手裏塞,可小孩卻固執地要他母親收起來。
就在兩母子推來推去的時候,一個大戶人家管家模樣的人從他們麵前經過,他本沒有注意這在街邊乞討的兩母子,可小孩和她母親把半截饅頭讓來讓去的情景卻讓他多留意了一下,這一看不要緊,心裏頓時有了主意。
他在兩母子麵前停下來,關劉氏以為自己擋了人家的道,趕緊拉著小孩往旁邊站,嘴裏連聲說:
“對不住,對不住,擋了您的路了。”
那人卻沒有在意關劉氏的話,他仔細看著眼前的小孩,隻見他最多十歲的樣子,一件長襖已很破爛,但卻掩不住他那雙靈動的眸子。
“大嫂,您們這是遇難了?”
來人問。
關劉氏見此人沒有罵他們擋了道,反而關心起了他們,連忙扯著小孩跪了下來:
“我們夫婦二人帶著孩子上京尋親,可親戚搬走了,我們的盤纏也用完了,娃他爹又病了,我是實在沒有辦法了,您行行好,幫幫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