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他都要忘記了,但隨著這些天跟她的情份加深,又記了起來,便說,“是你嫁進來的第二天,當時還在宮裏,你給我煮了小米紅棗粥。”
白蘇托著腮幫,她可不知道當時的事情,但他能記著她挺欣慰的。
等他吃完白蘇便叫來下人收拾,她又跑到牆邊把宋氏做的端了過來,準備讓下人拿走,忽聞著那湯挺香的,掀開蓋子一看,是香菇雞肉湯,上麵飄著幾縷香菜,看著格外鮮。
“王爺,這個湯看著不錯,您再喝點兒吧?”
他看著那湯,忽想到是宋氏送的,連連擺手,“我吃飽了。”白蘇一時也想起宋氏的西洋參湯,保不齊她今天也是想借機會把胤禛放倒,她的臉一時紅了,端著飯菜到門邊交給了下人。
本以為他會午休,她也能跟著歇歇,可他又馬不停蹄地批折子了,並說今天一定把這些批完。白蘇趴在桌子前,感歎大好青春時光都浪費了。她抄了一會兒經書就不知不覺睡了過去。再次醒來的時候,他還在批著,她打了個哈欠,不禁嘀咕著:“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別不覺曉了,來給我揉揉肩膀。”他的聲音冷不丁地響起。
她一時起身,快步走到他身後,兩手按在他肩上輕輕揉捏著。
“王爺,您累不累啊?”
“用力。”
“哦。”
“脖子。”
“嗯!”
“是不是在這兒陪著我這一天把你憋壞了?”他一邊看著折子一邊問。
白蘇咂咂嘴,“……是有點兒悶。”
“那你先回衡蕪苑吧。”
白蘇一怔,在此之前她巴不得回去呢,可他這樣說出來她卻不想走,揉的更賣力了,“王爺,你不高興了?”
他失笑,“我哪兒來的那麼多不高興啊?有道折子很重要,本王要進宮,不知道幾時回來。”
白蘇聽到這個才放心,給他續好了茶才離去。
胤禛看著手裏的折子,感覺事關重大,而且牽連甚多。是關於揚州商會與官府勾結打壓鹽幫壟斷鹽行市場哄台物價以及偷稅漏稅的事情,現在江折一帶的鹽已經比黃金還貴,許多百姓堵在鹽店門口要求售鹽而不得,已經發生了民亂。這折子上還說三年來已經陸續向朝廷上了不下十道折子,結果都不了了之。他才上任吏部月餘,以前的折子自然不知,想必其中一定有大後台撐腰,不要不會鬧得這麼大朝廷裏都沒有聽到過任何奏報。
真是豈有此理!
他當即命敬恩進來,伺候他換上朝服,速度進宮。
白蘇回到衡蕪苑後就吵著餓,不到傳膳的時候滿堂在小灶上給她做了一大碗肉絲麵,她吃了個精光。幾個婢女看著主子狼吞虎咽的模樣都有點吃驚,小桃忍不住問,“格格,是不是您犯了什麼錯,王爺沒讓您吃午飯?”
白蘇大口吃著,搖了搖筷子,含糊道,“不是。”
她們相視搖頭,都不信,這些天她們可是見慣了主子被王爺懲罰。
這一晚胤禛沒有回府,第二天下午天都快黑了阿福跑來報信說王爺回府了,白蘇應了一聲,心道,他的差一定是辦完了。可沒一會兒,又聽見阿福來報,王爺到書房拿了些東西又走了。
算了,走就走吧,正好清淨。白蘇認真畫畫,這是為弘時弘暉準備的,她仔細想了想,古今人的思想有差異,她所知道的那些童話故事有很大一部分對於現在的孩子都不適合。她就畫古代寓言故事,把正派人物畫的可愛美麗,把反派人物畫的醜陋可笑,大清國第一本手繪寓言故事書,就這樣出爐了!裏麵收集了教育孩子良好品德的孔融讓梨,孟母三遷以及愚公移山等;還收集了讓孩子引以為誡人掩耳盜鈴、葉公好龍以及濫竽充數等等。
又一天過去了,去福壽宮請安時聽烏喇那拉氏說王爺手底下的李衛被派到揚州當知府去了,皇上還親自在禦花園跟李衛談了半天,這在大清朝知府界裏李衛是獨一份兒的,恐怕這次事關重大。烏喇那拉氏還說,年大人過些天也要過去,協助李衛加之用他的兵保護李衛。還說了很多,就是不說王爺本人到底是什麼情況。
回到衡蕪苑,阿福自告奮勇,“格格,讓奴才去打聽打聽情況吧,看爺現在在哪兒呢。”
“那是宮裏的事,你能打聽到什麼?再說,我又沒讓你打聽。”白蘇把小八王蛋弄了四腳朝天,戳著它的爪子玩。
阿福心知肚明,嘿嘿一笑,“反正奴才打聽了格格就心安,奴才在江湖混了這麼久,認識的天下豪傑多的是,您可別小瞧了奴才!”
“好了好了,管不了你,愛去就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