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改(二)(1 / 2)

昨夜一宿未睡,直到挨到天亮才昏昏睡去。清晨,杏姨來為我洗漱時,見我雙目浮腫,立即追問了幾句原委。我怕她深究,以昨晚吃得太多,喝了不少茶水為由敷衍了她,幸而蒙混過關。

匆忙收拾,待我趕到書院時已略微遲了。夫子正帶著她們朗讀《離騷》,一唱三歎,情感激越。夫子見我低頭立於門口,便微微頷首,打了個手勢示意我坐下。今日仍教我識字書寫,我也安得一筆一畫地練起繁體字來。初時學得是楷體,看起來容易,寫來卻極為困難,要手腕用力,力道適中,直透筆尖,綿力長長,方能寫出好字。

用心學習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一晃眼,已至傍晚,夫子早已講學完畢,踱著八字步回家了,姐妹們也很快圍了上來。

“如何?想必你已經完全知曉了吧?”雨蕉柔聲細問。

“我就說了嘛,憑借我們四人一定能弄得驚天動地的!”甜甜的嗓音是雪君。

我一擺手無奈說道:“我雖然知道曆史因何而變,可是誰能告訴我,現在到底是什麼朝代?我想了一晚,根本無法入睡,眼睛上的黑眼圈就是最好的證明。”

雨蕉莞爾一笑,雪君更是指著我的黑眼圈嬌笑不已。

“這本仍是本朝的官方記載。”霜鈴遞給我一卷書:“今晚你還是頂著熊貓眼看完它,我們明日再討論吧!”

霜鈴給我的是《西華》,記載當朝曆史,《西華》如是述道:

吳末,農民起義,諸侯爭雄,天下大亂。一日,七彩鳳凰從天而降,棲於長安華公府東南枝上,是時,百鳥朝鳳,三日不絕,處處鳥啼。華公皇甫宣當晚入夢,進入西天仙境參拜西王母,王母曰:吳帝失道,氣數已盡,汝可順天意取而代之。次日,華公拜宗廟請示先祖,後昭告天下,起兵反吳。

長安華公皇甫宣本為吳朝貴族,世代受封,但不堪吳帝暴政,終起而反之。因華公一向仁慈愛民,德名在外,故反吳時,登高振臂,一呼百應。五年之後,華公已有百萬雄師,一路南下,勢如破竹,在金陵一役,苦戰十日,大敗吳國精兵。後皇甫宣耗八年之久,終平定天下,登上帝位,國號西華,定都長安。

看畢《西華》,我長舒一口氣,終於把曆史連貫起來。據《西華》記載,現在離西華建國已有百餘年,如是推算,目前的西華朝應該相當於原曆史記載中的唐朝,也就是說,我們回到了千年之前。

匆匆又過兩月,我不斷地從雨蕉她們那裏獲取這個陌生時空的有關信息,開始重新認識這個看似熟悉又陌生的西華朝。從她們精彩的講述中,我也知曉了其實這裏與大唐無異。西華已建立一百多年,正值盛世,國力強盛,四海臣服,唯有北疆胡族拓跋騷擾不斷。此時,西華民風開放,思想勃發,如百花齊放,經濟繁榮,百姓富庶。

而西泠柳莊處於餘杭東南角,依山傍水。餘杭為前朝東吳舊都,高牆廣築,氣勢恢弘,城內多富貴人家,朱門高檻,金碧輝煌。東西南北共十八條大道,分十六坊,商鋪林立,夜間燈火通明,熱鬧非凡。

這裏商業發達,不似原世界中的古代,早至漢朝時,文帝曾製定國策,就有重農抑商之說,認為商人不勞而獲,隻憑狡詐賺取差價,且一心逐利不顧道德,乃禍國之因,理應抑製。後世之君皆重農抑商,每年逢農耕時節,君主常下地播種,皇後采桑養蠶,做天下楷模。對商人則一直征收重稅,防止他們囤積貨物,禍亂民間交易,動搖國家根本。可在這裏,吳朝時期,江東就為商業中心之地,且國家國庫稅收大都從商人手中獲取,故東吳鼓勵經商,民間經商風氣亦盛。至今西華朝已是商業昌盛,西絲綢之路,南海上之航皆開通,且與多國有頻繁的生意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