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家庭應用中成藥知識 (19)(1 / 3)

6.皮膚皸裂製取紫草油時後趁熱加入蜂蠟150克,冰片3克,混合均勻,待油餘溫時加入白及粉40克,攪勻裝瓶。局部清洗後用棉簽蘸藥液外搽患處,每日2或3次,一般8~10天可愈。

7.膿皰瘡紫草油100毫升,黃柏粉15克,利福平粉、冰片各2克,混合均勻,裝瓶備用。局部常規消毒後,用消毒棉簽蘸藥液外搽患處,每日3~5次,連續5~7天。

8.濕疹紫草油100毫升,黃柏粉、青黛粉各15克,氧化鋅粉20克,冰片2克,地塞米鬆片10毫克,氯苯那敏撲爾敏片8毫克,混合均勻,裝瓶備用。局部常規消毒後,用棉簽蘸藥液外搽患處,每日2次,連續1周。

9.帶狀皰疹無論皰疹潰破否,均局部常規消毒後,用消毒棉簽蘸藥液外搽患處,每日3~5次,7天為1個療程,連續2個療程。

10.隱翅蟲皮炎紫草50克,黃柏12克,大黃10克,麻油500克,如上法製取。局部常規消毒後,用棉簽蘸藥液外搽患處,用藥麵積略大於患處,每日2或3次,連續2~4天。

11.小兒肛門瘙癢症紫草50克,地榆30克,大黃15克,麻油500克,如上法製取。局部清洗後,用棉簽蘸藥液外搽患處,每日2或3次,連續1~2周即可。

六、巧用中成藥治肌注後硬結

肌注後局部硬結,是臨床常見並發症之一,不僅影響進一步用藥,而且也給患者繼續治療帶來痛苦。

多數學者認為,肌注後因受藥物刺激,藥物吸收速度慢,注射深度不夠,局部血液循環不良和局部微粒汙染等,是發生肌注後局部硬結的原因之一,甚者常因臀肌攣縮而給小兒行走帶來諸多不便。中醫認為,肌注後局部硬結多為氣滯血瘀,脈絡阻滯所為。當以止血止痛,活血化瘀,消炎生肌,舒筋活絡為治。臨床觀察發現,采用中成藥外治肌注後局部硬結有明顯效果,介紹幾則,供選用。

1.七厘散七厘散劑量以患處大小而定適量,加白酒少許調為稀糊狀,外敷患處,敷料包紮,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連續5~7天。可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2.跌打丸取跌打丸2~3粒,根據患處大小,用白酒調為稀糊狀,外敷患處,敷料包紮,膠布固定,每日換藥2次,連續2~5日。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3.跌打萬花油取紗布1塊大小以能夠覆蓋局部硬結為宜,將跌打萬花油灑於紗布上,再將蘸滿藥液的紗布貼於硬結部位,敷料包紮,膠布固定,每次貼敷1小時,每日1或2次,連續2~3天,貼敷時間以夜晚為宜。可活血通絡,消腫散結。

4.傷濕止痛膏局部常規消毒,拭淨後,根據患處大小,取本品1~2張外貼患處,每日換藥1次,連續3~5天。可活血通絡。

5.雲南白藥取本品適量,用米醋調為稀糊狀,外敷患處,敷料包紮,膠布固定,每日換藥2次,連續3~5天。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6.如意金黃散取本品適量,用米醋少許調為稀糊狀,外敷患處,敷料包紮,膠布固定,每日換藥2次,連續3~5天。可清熱解毒,散結止痛。

7.牛黃解毒片取本品適量,根據患處大小,用白酒調為稀糊狀外敷患處,敷料包紮,膠布固定,每日換藥2次,連續2~5天。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七、中成藥外用治褥瘡

褥瘡為截癱或嚴重外傷的傷員長期臥床、護理不當,骨突等處長期受壓,局部軟組織血液循環障礙所致,多見於皮膚摩擦部位、兩肩胛、尾骶、兩髖及側膝部,皮膚先起紅斑,繼而糜爛、壞死、潰瘍或者化膿感染,肉芽不生,久治難愈,自覺疼痛。

中醫認為,本病多為局部氣滯血瘀所為,當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肌養血為治。臨床觀察發現,采用中成藥外治褥瘡有明顯效果,介紹幾則,供選用。

1.桂林西瓜霜先用過氧化氫溶液-生理鹽水-注射用水依次清潔創麵,徹底棄除分泌物和遊離組織,清洗至創麵底部出現嫩紅色肉芽組織並有少許滲血為止,再將本品均勻撒滿創麵,消毒紗布包紮,春夏季1~2天換藥1次,秋冬季2~3天換藥1次,直至痊愈。可清熱解毒。

2.京萬紅軟膏用3%過氧化氫溶液及生理鹽水清洗創麵,將本品均勻塗於無菌紗布上,將此紗布貼於創麵,膠布固定。若創麵表淺,可直接敷藥於患處,采用暴露療法。若創麵較深,可將藥膏製成油紗條填塞創口。根據滲出物多少,確定換藥時間,平均3~5天換藥1次。連續3~10周。可清熱解毒,收斂生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