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杆後在溝裏灌水,這段時間插杆以後不能讓土壤太過幹燥,需要保持土壤中的水份,所以十天左右要灌一次溝,等藤蔓長到二十公分的時候,要把枝丫的地方摘心,然後到了葡萄藤長到四五十公分左右的時候就要給葡萄搭架子,將藤蔓輕輕纏在支架上,有必要的話還要用軟一點的布條綁一下,最後等結果以後用紙袋把葡萄套起來,一方蟲蟻鳥類蜜蜂來吃掉果實。
當然了現在唐路隻能苦哈哈的一挑一挑的澆灌,這太慢了,得在山頂找個有水源的位置,挖一個小水塘,這樣的挑水就會近一點,或者做個小水車,這樣就能省很多的人力了,就是不知道村裏的木匠能不能做出軸承這個東西了。
另一邊學堂開始招生了,杜若和唐一他們在謝夫子來了以後每天就有半天時間在和謝夫子學習了,包括琴棋書畫,也是跟著秦夫子開始學習,所以現在他們也跟在兩位夫子以後給來報名的學童發書,發衣服和書包,唐路為了讓小孩子們有讀書的意識,都是從頭給他們包裝到腳的,男孩子是藍色長衫,女孩子統一的藍色長裙。
唐路的條件很吸引人,齊裏正還怕女學招不到什麼人,結果首先是琴棋書畫她們幾個,加上在唐家工坊裏麵上工的人家,還有被中午免費午餐和以後進工坊吊著的誘惑,最後基本整個村六歲到十五歲的女孩子都來了,三十五人,男孩這邊更多了還有鄰村送來的,加上杜若他們,整整收到五十人。
最後謝老夫人和裏正家的兒媳婦湊到一起,給這八九十人做午飯,唐路也給她們一人一兩銀子的月銀,秦夫子的丫鬟秋雨之前和唐路切磋過一次,唐路決定讓秋雨做女學這邊的武夫子,男學那邊還是讓唐武過來做的。
男學分成了啟蒙班和童生班,女學這邊隨意一些,先都在一個班,因為秦夫子會從識字開始到算學,到傾其書畫這幾技藝班,現在唐琴她們就是開始學算學和實務,;女學除了識字都教她們安身立命的本事。
一切都井然有序的進行著,第二天當村裏一群一群梳著小啾啾,穿著藍色學服,背著統一的書包;往育英學堂走去的時候,村裏的大人都聚在一起抹眼淚,沒想到他們有一天還能成為耕讀之家,在心裏更感謝唐路。
唐路還在和木匠研究水車的時候,柳紅櫻就帶信來,讓唐路去縣裏一趟,唐路也不敢耽誤,把家裏的事情交代一番,第二天一早就去了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