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篇兒童急救辦法(1 / 3)

4.小兒燙傷後,要保留小兒身上燙起的水泡,不要將其挑破,已經壞死的皮膚也不要撕掉,因為這些皮膚雖然已經失去了活力,但是對創麵還是具有一定保護作用的。

5.進行完急救處理後,要馬上將小兒送往醫院進行下一步治療。

如何預防小兒燙傷?

1.家長要做好教育工作,反複對小兒進行關於火、熱液體的特性和危害的講解。

2.家中的火柴、打火機、蠟燭、酒精、油漆、水壺、暖水瓶等物品要保管好,不要放在小兒能接觸到的地方。

3.不要讓小兒獨自倒開水或盛飯。

4.如小兒自己在家,家長可事先將廚房的門鎖好,以免小兒亂動火具,出現危險。

5.往浴盆中放洗澡水的時候,要先放冷水,再加熱水。

七十五、小兒打嗝不停怎麼辦?

小兒與成人一樣都有膈,膈將胸腔和腹腔隔開,具有保護胸腔器官和腹腔器官的作用。如果小兒吃奶過快、吞咽食物過急或吸入冷空氣,就會造成膈的強烈收縮,打嗝現象就產生了。症狀較輕的,幾分鍾之後便可自行消失,嚴重的情況,小兒會出現呼吸困難、臉色發青等症狀。那麼,有什麼方法能消除小兒打嗝呢?

1.如果小兒在吃奶後出現不停打嗝的情況,要先將小兒抱起,然後用食指輕輕地在小兒的嘴巴或耳邊來回搔癢,等孩子發出哭聲後,打嗝現象就會自然消除了。

2.將小兒抱起,輕拍或撫摸其背,然後再喂些溫水給小兒喝。

3.將小兒抱起, 撓其足底,直至小兒發出哭聲,這樣可以終止膈的突然收縮,消除打嗝。

4.如果小兒是由於食物在食道中逆流造成的打嗝,可以在喂完小兒奶水後,讓小兒站立在家長的大腿上,並靠在家長的肩部,等30分鍾左右,小兒排氣完畢後再讓其平躺。

5.如果小兒是因為對牛奶蛋白過敏而出現打嗝情況,就應按照醫生的囑咐來食用特殊配方的奶粉。

6.小兒出現打嗝現象時,可以讓其玩玩具或聽輕柔的音樂,這樣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以達到止嗝的目的。

7.喂小兒喝奶粉,如果奶瓶是玻璃的,奶就很容易變涼。家長在喂孩子喝奶時,可以用毛巾將奶瓶裹住,這樣可以為奶瓶保溫。如果小兒是因為喝了涼奶而出現打嗝現象,可以喂小兒喝些溫開水或熱奶粉。

8.如果小兒經常性打嗝,且攝取食物量減少,體重變輕,就要馬上帶小兒到醫院進行檢查。

如何預防小兒出現打嗝的現象?

1.在給小兒喂奶時,要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如果小兒哭得厲害或是過度饑餓,不要大量給其喂奶或喂食物,這樣可避免小兒出現打嗝現象。

2.給小兒喂奶的姿勢要正確,給小兒喂食物或水時避免過急、過快,也要保證食物不能太冷或太燙。

3.小兒在喝奶的過程中,可以讓其在中間休息一下。讓小兒站在家長的腿上,家長輕拍小兒背部來幫助其排氣,待小兒打完嗝後再讓小兒繼續喝奶。

4.如果是用奶瓶給小兒喂奶,因奶瓶嘴小,小兒在吸奶時就會吸入過多的空氣,會出現脹氣的情況。家長可以在小兒喝完奶後,輕輕按摩小兒的腹部來幫助其排氣,這樣可以預防小兒打嗝和溢奶。5.對小兒采取多餐少量的喂食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小兒出現打嗝的現象。

6.天氣寒冷或室內氣溫低時,要注意給小兒加蓋衣物或被褥,以免小兒著涼。

七十六、小兒割傷或擦傷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在平常的生活中,孩子因為好動,所以很容易發生割傷或擦傷的情況。對於受傷程度較輕的,可以在家自行處理,但如果傷口較深,出血量較多的話,就要到醫院進行救治了。需要注意的是,就算要到醫院進行救治,之前的急救處理還是很有必要的,這對傷口日後的愈合起著重要的作用。

●小兒割傷或擦傷的急救方法:

1.先檢查小兒的傷口是否嚴重,是否需要到醫院進行救治。如果傷口很深、有脂肪和肌肉組織露出來或流血不止,說明情況較為嚴重,要馬上到醫院進行縫合。

2.如果傷口發紅、腫脹,傷口出現異常燙感,說明傷口有可能感染了,需要立即到醫院進行處理。

3.如果孩子是被金屬或玻璃割傷的,而其10年之內沒有打過破傷風疫苗,要馬上送孩子到醫院進行破傷風疫苗的注射。

4.傷口可在水龍頭下衝洗消毒,如傷口內有雜物,如泥土等,要將其去除。傷口盡量不要用水浸泡,最好衝洗,衝洗時不要用肥皂清洗傷口,以防傷口受到過度刺激。

5.如果傷口較小,且出血量較少,一般無須做特殊處理,血過一會兒會自行止住。但如果傷口較深,且出血量大,要用幹淨的毛巾或紗布覆蓋在傷口上,然後用手按住,過30分鍾後,血一般會止住。用手壓迫止血時,要注意力度適中,同時在止血過程中不要隨意將手挪開。止血後帶孩子到醫院進行進一步救治。

6.傷口處不能隨便塗撒抗生素粉末,這樣有可能造成傷口感染,隻要簡單地用紗布將傷口包紮好,防止細菌侵入即可。包紮傷口的紗布應每天更換一次,直到傷口處有新的皮膚長出或是結痂,就可以停止用紗布包紮了。包紮的鬆緊度要掌握好,避免因包紮過緊而影響了血液循環。

7.如果小兒發生了擦傷,且麵積較大,家長不用因看上去紅了一片而感到焦急,其實擦傷的出血量很少,家長隻要做好清潔和消毒工作即可。擦傷時,往往有髒物附著在傷口處,家長要用幹淨的水對傷口進行衝洗,將傷口處的髒物清理幹淨,然後在創麵上塗抹絡合碘(碘伏)即可。如果擦傷處附著的髒物多而家長沒辦法清理幹淨,可以到醫院讓醫生幫助處理。

如何預防小兒出現割傷?

1.家長應將家中的利物,如剪刀、菜刀、美工刀、針等物收好,盡可能不要讓孩子觸碰到,養成用完物品便放回原位的習慣。要對孩子做好教育工作,要讓其知道那些是危險品,隨便動用可能會造成傷害。

2.破損的玩具及時進行修補或收起來,以免孩子被割傷。

3.家中如果有破損的物品要及時處理。

4.媽媽在抱孩子的時候要注意,不要讓自己所戴的耳環劃傷或紮傷孩子。

七十七、小兒植物過敏怎麼辦?

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到戶外遊玩的時候,孩子會出現因接觸某些植物而過敏的情況。小兒過敏後如果急救處理得及時、正確,可以讓小兒康複得更快,所受的痛苦也更少。

●小兒植物過敏的急救方法:

1.因為容易造成人體過敏的植物,有可能會附著在衣服上,所以無論是在室內還是在室外,如果小兒出現植物過敏的情況,要馬上為其更換所穿的所有衣物,並將換下來的衣物放入袋子中,以防小兒再次觸碰到。

2.出現過敏的地方通常會很癢,如果抓撓的話,會擴大過敏的麵積,所以家長要告誡小兒不能用手抓,並馬上帶小兒到水龍頭下清洗。清洗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洗過過敏處的水不要濺到孩子身體的其他地方,以防引起其他地方的過敏。

3.家長在給小兒清洗完過敏處後,如果過敏處還是很癢,可以將治療蚊蟲叮咬的藥膏塗抹在過敏處,也可以用冷毛巾敷在過敏處。

4.有些小兒的皮膚敏感度高,觸碰到某些植物後會出現紅腫、起水泡、皮膚潰爛等情況。如果過敏處出現了水泡或皮膚潰爛,可以用幹淨的紗布或毛巾將患處蓋上,然後到醫院進行診治。需要注意的是,水泡千萬不能挑破,以防出現感染。如果小兒過敏了兩天後,症狀一直不消除,家長應再次帶小兒到醫院進行診治。

家長要對孩子的植物過敏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最好能做一個記錄。如果孩子有過敏史,在帶孩子外出遊玩時,要盡可能讓孩子穿上長袖和長褲,並對孩子做好教育工作,讓孩子遠離或不要觸碰那些容易引起孩子皮膚過敏的植物。

七十八、小兒遭到煙花爆竹傷害該怎麼辦?

過年為了圖個熱鬧,很多家庭都會放煙花和鞭炮。放煙花可以營造過年的氛圍,但也會出現炸傷人的情況。孩子在被煙花爆竹傷害的人中所占比重較大,因為他們不注意安全,又為了好玩和刺激,更容易受到傷害。下麵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小兒被煙花爆竹傷害後的急救知識,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