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盛極一時齊威王(7)(1 / 2)

^^一起來看書,一起來聊書,米花在線書庫天天陪著您,打發寂寞無聊的時間,和作者一起暢遊無限的想象空間^^

此後,這個田忌就在孫臏的協助之下先後兩次戰勝戰國前期最為強大的魏國,而使齊國達到了又一個頂峰時代。魏國是戰國前期的一個超級強國,他的國君魏斯一開始就用三位法家人物主理國政,分別是李俚、吳起、西門豹,他們是同時代的,後來吳起逃到了楚國。

齊國和魏國打的第一仗就是我們講的桂陵之戰。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大將龐涓發兵八萬,要拿下趙國的大城邯鄲。當時趙國的都城還在太原,那陣叫晉陽,邯鄲不是首都。龐涓率八萬大軍包圍了邯鄲,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在這非常危險的情況下,趙成侯趕忙派使者前往齊國求救。當時齊威王馬上命孫臏為大將,出征。可孫臏說不行,您還是讓田先生為大將,我從中輔佐他就可以了。於是齊威王命田忌為大將,命孫臏為軍師,發兵八萬前往救趙。大軍一出來,田忌就想,咱們直撲邯鄲,與魏軍決一死戰。孫臏說可不能那麼做,那麼做您就上當了。與其發兵邯鄲,不如發兵大梁,大梁是魏國的都城,您把大梁城一包圍,他馬上就得放棄邯鄲,回軍救大梁。咱們半道設伏,以逸待勞,要多省事有多省事,您幹嗎非得打邯鄲啊?田忌決定采納孫臏的主張,馬上領八萬大軍包圍大梁,魏國龐涓的軍隊剛打完勝仗,聽說這個事以後趕忙回兵。走到半道,也就是桂陵一帶,就陷入了齊軍的包圍,雙方交戰,主將龐涓被活捉。但孫臏還是放了龐涓一馬,讓他們退兵,這便是以圍魏救趙的辦法聞名於世的桂陵之戰。┌米┌花┌在┌線┌書┌庫┌Bo

十二年以後,公元前342年,龐涓又率十萬大軍,一千輛兵車分三路進攻韓國。趙國舉兵援韓抗魏。韓趙聯軍,也打不過龐涓啊,最後被龐涓打的是屁滾尿流。韓趙聯軍沒有辦法,隻得向齊國求援。

此時的齊威王覺得事關重大,馬上召集群臣開會,當時就形成了三派觀點:第一派就是相國鄒忌為首的一撥人,他反對援韓,認為魏國與韓趙的戰爭與己無關,應該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哲保身。咱坐山觀虎鬥就完了。這是相國鄒忌為首的一撥人;而將軍田忌為首的一撥人則主張立刻出兵援韓。齊威王就問孫臏,您的主張呢?孫臏—我們知道,孫臏是屬於第三派的—就說了:齊國如果不救韓,韓國那麼點兒的一小塊兒地方,肯定早晚會被魏國所滅,這樣一來魏國的實力就一定會迅速壯大起來,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的話,那可對齊國太不利了。所以,我認為,鄒忌相國的主張是錯誤的,另外將軍的主張更加錯誤,人家魏國與韓趙兩國打仗,你立即救援,結果導致什麼呢?魏國與齊國兩個國家掐,最後得益的是韓趙兩國。你替人家打仗,替人家死,最後人家強大起來了。所以你們兩個人都是錯的。這話一出口,齊威王、相國、將軍仨人都瞪著眼,你什麼意思啊?孫臏說,要依我啊,咱們就這幾個字,“深結韓之親,晚承魏之弊”。告訴韓國,我馬上派兵去支持你,讓他回去先打。然後咱們就在後麵等著,等他們兩個國家都打累了,都快完蛋的時候,咱們一舉出兵拿下兩國,這不就完了嘛。前人有幅畫叫《卞莊刺虎》,講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