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求賢若渴(2 / 2)

魏征之誌並非釀酒,他婉拒了王縣丞的邀請,卻沒想到,時隔幾天,幽州總管楊元慶親自來請自己,難道自己真是釀酒匠的命嗎?

他苦笑一聲問:“楊總管是要請魏征去大利城釀酒乎?”

楊元慶卻搖了搖頭,肅然道:“五原郡下個月將舉行秋試,公開選拔才俊,我想請先生去做九原縣考官.”

在場所有人都愣住了,連王縣丞也瞪大了眼睛,各縣的考官至少要主簿以上才有資格,總管居然讓這個釀酒道士去做考官,他懷疑是不是自己聽錯了,是去烤酒,而不是考官.

魏征也愣住了,他雖然胸懷大誌,但知道之人寥寥無幾,他釀酒的名氣可比他文才的名氣大得多,楊元慶怎麼會知道?難道是恩師推薦?

魏征曾經在大儒王通那裏做過幾個月掛名弟子,但王通學生太多,有數千人,他連正式學籍都沒有,王通根本就不認識他,更不用說向楊元慶推薦他.

半晌,魏征歎了口氣道:“蒙楊總管抬愛,恐怕魏征要讓總管失望了.”

他又想婉拒,但楊元慶卻笑道:“今天先生無論如何要跟我回去,我有兩個位子給你選,一個是大利城釀酒匠,另一個便是九原縣主考官,你自己選一個吧!”

魏征望著楊元慶誠摯的目光,其實他心中也十分感動,以楊元慶豐國公,幽州總管的身份,竟然親自上門來請自己,不管他是怎麼知道自己,但這份誠意卻讓他無法拒絕.

魏征深深施一禮,“總管不嫌魏征愚鈍,願效犬馬之勞.”

楊元慶大喜,他求賢若渴,沒想到竟然一個邊遠小鎮請到了魏征,他重重拍了拍王縣丞的肩膀,讚道:“你推薦有功,我會重重賞你.”

王縣丞心中一陣苦笑,他推薦的不過是個釀酒匠而已.

林記酒鋪內,魏征請楊元慶和王縣丞到自己房中坐下,又給他們斟了一杯自己釀的酒,笑道:“總管請喝一杯我蒸的酒,看看口感如何?”

楊元慶端起酒杯喝了口氣,隻覺酒味醇厚,而且酒勁更大,便笑問道:“先生釀酒是跟誰學的?”

魏征笑了笑,“是跟我出家時師父所學,他雲遊天下,跟一名大宛粟特人學會了蒸釀酒法.”

旁邊王縣丞好奇地問:“魏先生現在不是道士嗎?”

王縣丞見楊元慶對魏征頗為敬重,他也不敢怠慢,語氣間便多了幾分客氣.

魏征微微一笑道:“不瞞縣丞,我六年前便已還俗,穿這身道士服隻是為了躲避兵役罷了.”

楊元慶沉吟一下問:“我的情況先生應該知道吧!”

魏征點點頭笑道:“有所耳聞,聽說總管自立而不反隋.”

楊元慶又問:“假如有一天,天下大亂,群雄逐鹿,若我也有意謀天下,我該怎麼辦?”

其實楊元慶這個問題,魏征釀酒無事時也替他考慮過,他微微一笑,“隻怕魏征見識粗陋,說了讓楊將軍貽笑大方.”

“先生但講無妨!”

魏征不慌不忙道:“我的意見總結起來其實隻有三個字,向東走!”

楊元慶精神一振,連忙道:“先生請細說.”

“其實豐州的出路有兩條,一是向南走,二是向東走,向南是奪關隴,向東是取山東,關隴雖然人口眾多,但楊總管是裴家之婿,是關隴貴族之敵,取關隴並不明智,而且奪取關內諸郡極容易引起皇帝的警覺,而榆樹郡也屬於河套平原,土地肥沃,人口稀少,且南有沙漠阻隔,北有大青山和長城護衛,突厥鐵騎難以入內,總管可將大量北逃之民安置在這裏,同時占據此地也不容易被朝廷察覺,更重要是,這裏是通向河東、河北的跳板,一旦中原大亂,總管便可率軍迅速進入河北,占據幽州,得幽燕之地,便有了爭霸天下的根基,又有山東士族支持,何樂而不為?所以我的意見就隻有一條,取關內之民,占河套之地.”

魏征的一席話不僅深合楊元慶之意,同時也令王縣丞佩服得五體投地,他現在相信了,總管請魏征去豐州,不是烤酒,而是考試.

楊元慶帶魏征回到五原郡,但沒有立刻重用他,而是任命他為九原縣主薄,參與籌備即將在一個月後舉行的秋試,這是豐州的規矩,也是楊元慶的規矩,任何大才之人,先試用三個月,然後再重新安排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