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向中屬剛果出口糧食和工業製品,主要進口礦石、硬木、烏木和棕櫚油。
實際上,中國每年向非洲出口的糧食總額也是非常高的,在剛果,大約已經生活著2.5萬人左右的華人,在那裏經營礦業、種植園和商鋪。
除了剛果,中國在非洲還擁有中屬索馬裏和幾內亞,中屬索馬裏的麵積並不大,也沒有太多資源,主要作用就是在紅海地區提供一個港口和基地,便於中國的印度洋艦隊長期停泊駐防。
幾內亞則不一樣,這裏擁有中國急需的富鐵礦和鋁土礦,同時也有金剛石和石油,經濟作物是咖啡、棕櫚和花生。
在整個非洲殖民地,和在南亞一樣,中國一貫推行較為積極的經濟發展政策,鼓勵地方土著和華人發展農業經濟、農業加工業,推行穩定的農業扶持貸款等政策。
剛果和幾內亞在中國手中發展了幾年,進出口總額就翻了一倍,向國外出口石油、咖啡、棕櫚油、天然橡膠、可可,以及一些農業加工產品,同中國進口米稻、紡織品、機械製品、電氣製品。
正是依靠這種不一樣的政策,中國同樣也在加速發展,工業製品出口總額在快速提高。
或許,正是看到這一點,德國也開始更著急的試圖擴展新的殖民地,而他們的選擇就是向法國出擊。
可憐的法國呢!!
與國家實力不相匹配的龐大殖民地市場就是他們的原罪。
說到中國在非洲的利益,說到整個國際局勢的新發展,會議室裏的所有人都有一種大致相同的預感,世界距離更大規模的戰爭越來越近。
特別是在無畏級戰列艦服役後,全球範圍內,特別是在歐洲刮起了新一輪的軍備競賽,德國、意大利和奧匈帝國都在建造和無畏級相當的新戰列艦。
德國一口氣就要造四艘無畏艦,意大利兩艘,奧匈帝國也有兩艘。
英國最初預估的兩艘合同已經明顯不足,做為回應,英國迅速將無畏級戰列艦的合同增加到四艘,並加快了2.2萬噸公爵級戰列艦的研製計劃。
這種新變化對中國的壓力也是存在的,所以,這一次上海會議的第一個正式議程就是討論海軍主力戰列艦的新增問題。
現在的中國確實很強大,但有一點是確認無疑的——那就是中國的軍費並不充足。
1905年,中國政府年財政總收入為18.4億中圓,約合2.07億英鎊,相比英國要高出0.33億英鎊,但中國經濟是內部建設為主,教育和基礎設施建設還處於急需大規模投資、扶持的階段,農業扶持支出更高居國家財政支出的第一位。
農業扶持建設、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和軍費是中國財政支出的四大塊,分別都占到10%左右,即便如此,平均每年還要向國內發行3億中圓的國債,用於大農業經濟建設。
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本政策,不可能更改。
所以,中國軍費支出隻能維持在2000萬英鎊左右,每年保持5%-8%的增長率。
每年1.78億中圓的軍費支出中,海軍平均占據46%,比英國海軍少了448萬英鎊,約為英國海軍軍費的67%。
在德國將海軍軍費提高到1070萬英鎊的水準後,中國想要繼續保持世界第二海軍規模的難度確實是非常大的。
隨著各國同步增加了機械化部隊的研究和投入,中國在陸軍上的優勢也在快速被縮小,特別是俄國明顯有著強烈的複仇計劃,暫時已經停止了海軍的發展,集中全力發展陸軍,並將絕大多數的主力部隊集中在葉卡捷琳堡和車裏雅賓斯克地區。
沙俄的策略非常明顯,就是要在陸軍上繼續尋求主力的大規模決戰。
這些就是上海會議召開的時代背景。
世界並不安定,新的戰爭隨時還能到來,特別是大規模戰爭一觸即發,德法、英德、中俄、俄奧之間的矛盾都隨時可以拉開大規模戰爭的序幕,非洲和巴爾幹地區的混亂局勢就可能是導火索。
伴隨著奧斯曼帝國的日趨衰弱,英德俄意法……包括中國對於西亞地區都有了明顯的利益規劃。(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