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楚元繼續嗯了聲,道:“是啊,這些年發展的勢頭是很快,可我也覺得是亂了點。”
對於胡家的產業究竟要如何整頓,重新調整,胡楚元心中是有答案的,但他並不急著說出來。
他還得繼續掂量著。
親自操刀不是他的風格,讓胡緘元來操辦,那也得讓胡緘元真心同意。
現在,胡楚元已經很有點想法將國內外的產業整合起來,形成幾家更大的真正的國際財閥,特別是在中美英法四國就新的國際貿易和投資條約達成共識後,組建一個橫跨中美歐三地的巨型財閥已經有了基礎。
關於國內各家公司內部的一些問題,胡楚元是缺乏足夠了解的,他還是先和程大業詢問著,臨散的問了些看似和整合無關的問題後,他才讓程大業先回總信房。
眼下的胡楚元心裏隻有三個件事,第一事是整個胡氏產業的重新整合,麵向更為長遠的時代;第二件事是國內的整體富裕問題;第三件事……中國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之間的關係。
世界範圍內仍然存在著嚴重的分配不均衡的問題,特別是在遠東戰爭結束後,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疆域最大,海外殖民地及保護國領地第二大的國家,法俄兩國實力嚴重削弱,卻依然占據和自身實力不相符合的殖民地市場。
客觀的說,英國的工業實力也不如德國和美國。
遠東戰爭之後,中法關係雖然在逐步的恢複正常,中俄之間卻有著不可消弭的仇恨,俄國和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之間的矛盾也很深,德國眼下並沒有嚴重的矛盾危機,本身卻在醞釀吞並法國,統一整個歐洲大陸的風潮。
因為中國的領土麵積和在世界範圍內的利益急劇膨脹,中英美三國也存在著很多新的矛盾,但在總體上,合作仍然大於衝突。
在胡楚元看來,第一次世界大戰必然還是會爆發,問題是在什麼時候爆發,以什麼樣的形式爆發,以什麼樣的組合爆發……都已經成為不可揣摩的未知數。
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在遠東戰爭中獲取的巨大利益正在誘惑著新興的強國挑戰日漸衰退的老牌帝國
胡楚元希望,他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完成前麵兩件事,到時候就可以騰出更多的精力和力量對付這場戰爭。
他至少明白一件事……俄國人是絕對不甘心的,想要保住勝利果實,中俄還會有一場血戰。
正是為了這一點,他才在遠東戰爭勝利後,繼續在國內義務教育和宣傳中維持著仇俄方向,將俄國人在遠東對中國人所做的一切惡行都揭發出來。
在上海墉園稍事休養了兩個月後,新內閣政府開始逐步走入正軌,因為共和派的內閣官員數量增加較大,在全國範圍內,整個政治的風潮也開始向著共和的發展,新政黨不斷湧現。
繼續保留大公黨主席和國家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職務的胡楚元,實際上還在控製著整個中國的政治和軍事,隻不過,他已經退到了幕後。
5月。
胡楚元乘坐專列前往杭州、金衢盆地考察江南農業的發展狀況,人們總是說金秋是豐收的季節,但在江南,一年超過50%的農業收入都誕生在夏季之前……春茶、春絲、小麥、油菜。
5月的浙江,春茶早已上市,油菜也已收割,春絲則正要上市。
在兩位妻子的陪同下,胡楚元乘坐火車一路穿梭於浙江的腹地,看著那正在泛黃的麥浪,看著那碧綠的桑田、茶田,正在翻耕的田地……。
他的心裏收獲著一種前所未有的喜悅。
他的成就很多,可在他自己的心裏,他一直覺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避免了內戰。
沒有內戰的中國就是這麼強大。
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
火車漸漸駛入了杭州市區。
在過去的二十五年裏,杭州的發展速度是非常驚人的,做為中國最大的生絲集散地和絲業加工產地,正在煥發出璀璨的光芒。
杭州的紡織工業在規模上僅次於上海,做為浙江的省會,它在其他方麵的經濟發展速度也很快,擁有輕重工業的完整體係,寧波則利用港口優勢發展港口和石化工業,與杭州的經濟相配套。
杭州的教育更是完善,這裏也是胡楚元置辦義塾的起點,目前在國內,杭州市的整體教育水平應該是最高的,這為杭州發展新型工業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在杭州,其他商人主辦的電氣、機械、染料廠多不勝數,特別是徽州商人,幾乎將杭州當作前往上海發展的第一個跳板。
因為發展的非常早,杭州接受外來文化的速度也僅次於上海。
從1890年開始,杭州就追隨美國的新城市和美化城市運動,對城市進行新的規劃和發展,在城市內部,所有的新建築都需要在專門的機構進行美學審核。
上海已經開始效仿紐約建立地下鐵路體係,而杭州則在經辦環城鐵路公交和環城電車。
老城區的明清建築和宋代建築都在修繕,新城區的大部分建築都是一種新古典風格,國家的氣勢越來越強大,這一時期,中國的很多新建築,特別是私人園林、街道在整體風格上略偏向於漢唐時期,比較豪邁。
簡單的說,所謂新古典風格就是漢唐的布局構架,明清的裝飾細節,現代的建築材料,建築上講究對稱和白牆黑簷,整體布局上又追求宋明結構的不對稱性,布局高低起伏,山高水低。
在實際的房間設置上,則更加現代化。
江南是孕育新古典風格的源頭地,而杭州則是源頭中的源頭,在現在的杭州,新古典風格和外來的學院派風格是非常普遍的,幾乎是到處都是。
杭州的園林麵積也非常大,特別是在西湖周邊區域,幾乎就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國家級城市公園,非常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