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日本的古董生意(1 / 2)

曆史總是有很多一不留神就會劃過的機遇,目前的日本全麵崇洋,往日備受推崇的中國文化則瞬間跌落到穀底,另一方麵,傳統武士階層和日本貴族也在快速的破產,被學者階層和財閥階層所取代。

正是在這種前提下,以前大量積存在日本富庶人家裏的中國文物迅速流出,如果不是罕見的精品,大多數都積壓在日本各地的雜貨街裏,無人問津。

在日本,它們已經成了廢物,可在大清國,這些東西仍然是老祖宗們留下的寶貝,價值不菲。

這是一個很短暫的機會,在甲午戰爭之後,日本人找回了強者的尊嚴,經濟開始迅速走向富庶,大量的富人和權貴又開始重新審視傳統文化的價值,流失在民間的古董又逐漸被收攏回去。

胡楚元就恰好抓到了這個小小的機會,讓他能為保存中國文化做出一點貢獻。

在潘家,沈富榮已經提前回來,買了十幾件造型古樸的青色瓷器,尤其是將一件八葉荷花造型的瓷碗擱在桌子上欣賞,自己也在玩味。

瓷碗半尺見方,挺大,釉色光滑圓潤,灰青呈暗,猶若梅子。

看了那個大瓷碗一眼,王懿榮就拱手和沈富榮笑道:“恭喜沈掌櫃,您又淘了件好東西啊!”

沈富榮卻不是很斷定,和王懿榮道:“你也幫我琢磨一下!”

“好!”

其實,王懿榮也不是很確定,隻是覺得以沈富榮的眼力不可能買個假貨。

他抬起瓷碗仔細觀摩,又是摸又是捏,過了好一會兒才和沈富榮道:“沈掌櫃,您這個寶貝花了多少錢?”

沈富榮道:“不多,兩個洋圓!”

王懿榮感歎一聲,道:“真是恭喜啊,賺太多了,這是地道的南宋龍泉官窯中的精品,胎和釉料都沒有半點瑕疵。最難得的是有款,在京城裏,這樣的好瓷至少得值這個數!”

說著,他豎起一根手指。

沈富榮微微點頭,道:“一萬兩,不錯,而且是隻換不賣的好東西!”

聽他們這麼說著,胡楚元心裏愈加感歎,雖然這樣的好機會不可能太多,但也值得他在京都設一家分鋪,專門負責采購文物。

沈富榮則咂了咂嘴,和胡楚元道:“要我說啊,根本不用去那個拍賣會,除了墨寶字畫不好找,這個室町通裏到處都有機會,就是要靠眼力淘。日本人常年仿製咱們的瓷器,真假難辨,像這樣瓷碗,我一眼就看到十幾個,唯有這一個保存最好,而且是真品,其他不是龍泉一帶的民窯仿品,就是日本人自己的古仿品。”

他又指了指身旁類似的一些瓷器,道:“這些呢,雖然也是真品,可都有點殘缺了,主要是裂紋過多,細碎,沒有辦法,保存的不是很細致啊。可能保存到今天也不容易,在國內,每一件還是能賣個七八百兩銀子,反正是賺翻了。”

胡楚元笑道:“那行,等拍賣會的事情結束了,你就留在這裏負責回購。當鋪的生意讓別人負責打理,等咱們屯的貨足夠了,就回京城開一家古董齋,用這裏收購的東西去換那些真正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