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人們對經濟學家開始變得不再尊敬,而是代之以嘲笑。關於經濟學家的笑話隨處可見。有人說,隻要教會一隻鸚鵡說“供給與需求”,它也能成為經濟學家。還有人則諷刺說“經濟學就是一門把簡單的道理弄得很複雜,再運用諸多複雜名詞與符號將其解釋明白的學問。”

在許多人看來,經濟學家說的話不僅是聽不懂,而且是在“信口開河”。也有人戲稱經濟學家是火星人,說的是火星話,寫的是火星文。這也難怪,因為中國的一些經濟學家的確說了一些胡說八道的話,比如有經濟學家說“官員索取剩餘有利於降低監督成本,調動官員的積極性。私人產品腐敗的存在,對社會、經濟發展來說即使不是最好的,也是次優的”;而另有經濟學家說“中國的貧富差距還不夠大,隻有拉大差距,社會才能進步,和諧社會才能有希望。中國窮人為什麼窮,因為他們都有仇富心理。我要為富人說話,不是為了討好富人。今天有些人罵富人,好像是給窮人出氣,其實他們是害了窮人。殺富濟不了貧,窮人應該將富人看成自己的大哥,大哥穿新衣小弟穿舊衣,天經地義。”

這些話也許有一定的經濟學道理,但是他們不做解釋就說出這樣的話來,確實是讓不懂經濟學的公眾難以接受,至少從道德層麵上來說,這些觀點是難以令人信服的。而好不容易有幾個敢於說真話的經濟學家了,可是又遭到許多人的謾罵。這就使得普通人根本不知道誰對誰錯,不知道聽哪個經濟學家的話。

經濟學本來是一門隻有少量知識卻對人們的生活大有幫助的學科。隨著經濟的不斷進步,經濟知識的越來越重要,經濟學已經成為21世紀人們必須要懂得的一門學問。雖然每一本經濟學教材都希望人們能夠像經濟學家一樣去思考。但是一些中國經濟學家的理論使人們產生懷疑,讓人們不敢、也不能像一些國內經濟學家那樣去思考。因此,想要掌握經濟學,想要在自己生活的各個方麵運用經濟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的人,就得不受任何人的影響,也不要受個人主觀意願與先入為主思維的影響,像一個從火星來到地球的人那樣去運用經濟學基本原理來分析問題,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本書正是從這個目的出發,讓讀者首先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從火星來到地球的人,對地球上紛亂複雜的事情一無所知,又充滿興趣,然後從客觀的角度出發,運用經濟學知識去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事情,比如“為什麼電影《赤壁》中有日本影星中村童獅出演角色”,比如“星巴克咖啡連鎖是怎麼成功做大做強的”,比如“為什麼情感世界中會出現‘七年之癢’”,再比如“為什麼人們如此關注李開複的職業變動”,還有“美國輪胎特保案對本國人民的利益有益還是有害”等等。通過對這些事件的經濟學理解與思考,不僅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世界、認識自己、把握生活,而且能夠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來,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像火星人一樣思考,比地球人更好地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