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直麵人生——喚起沉睡的你(1)(1 / 3)

第一節 生命——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要想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得精彩,我們就要為自己的人生找出意義來,這樣我們才能活出質量,活出個樣子來。

⊙生命沒有意義,你必須為自己的人生找出意義

個人生命隻有當它用來使一切有生命的東西都生活得更高尚、更優美時才有意義。一個人活著就應該捫心自問,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度過一生,這是一個合情合理的問題,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千百年來,不分膚色國界,無論貧富賢愚,無數人在心頭追問過這個問題。從呱呱墜地一直到生命的盡頭,我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一直沒有停過。這也是人到一定年齡自然會深思的一個問題。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一個人活著就應該捫心自問,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度過一生,這是一個合情合理的問題,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那麼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我們先來看看著名的思想家羅素是如何回答的。羅素在《我為什麼活著》一文中寫下如下一段話:

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製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而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

我尋求愛情,首先因為愛情給我帶來狂喜,它如此強烈以致我經常願意為了幾小時的歡愉而犧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尋求愛情,其次是因為愛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顆震顫的心,在世界的邊緣,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測的深淵。我尋求愛情,最後是因為在愛情的結合中,我看到聖徒和詩人們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縮影。這就是我所尋求的,雖然它對人生而言似乎過於美好,然而最終我還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樣的熱情尋求知識,我渴望了解人的心靈。我渴望知道星星為什麼閃閃發光,我試圖理解畢達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數字支配著萬物流轉。這方麵我獲得一些成就,然而並不多。

愛情和知識,盡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總把我帶回塵世。痛苦的呼喚經常在我心中回蕩,饑餓的兒童,被壓迫被折磨者,被兒女視為負擔的無助的老人以及充滿孤寂、貧窮和痛苦的整個世界,都是對人類應有生活的嘲諷。我渴望減輕這些不幸,但是我無能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這就是我的一生,我覺得值得為它活著。如果有機會的話,我還樂意再活一次。

……

對愛、知識的追求,對人類的深切同情,構成了羅素生活的激情和動力,也向我們揭示了人生的意義。愛因斯坦認為:“個人生命隻有當它用來使一切有生命的東西都生活得更高尚、更優美時才有意義。”透過這些偉人充滿思想光輝的文字,我們可以窺見他們獨特的價值觀和對人生的追求。

作家畢淑敏到北大演講的時候,也有學生問她“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這一問題。畢淑敏沉思片刻,回答說:“人生其實無意義。”這句話竟博得場下掌聲雷動,她接著說,“雖然無意義,但我們既然來到這個世界,就不妨為它找出一些意義。”

人生品悟

個人生命隻有當它用來使一切有生命的東西都生活得更高尚、更優美時才有意義。一個人活著就應該捫心自問,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度過一生。

⊙生命,需要自己去感悟

如果說生命有謎底的話,那麼這個謎底必須由自己親自揭開。美國當代哲學家保羅·庫爾茨指出:“人們追求生活的意義,仿佛生活中有一把神秘的鑰匙,這種追求是沒有意義的,真正的意義在於追求一種積極的、冒險的、充實的生活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許多創造快樂的機會,所有快樂的時光構成了豐富多彩的生活。”人生的答案必須在行動中才能夠揭曉。

1845年7月4日,為了追尋生命的意義,美國哲學家梭羅帶著一把斧子走進森林,在那裏生活了將近兩年的時間。這種返璞歸真的生活方式讓他得以遠離現代物質文明的侵擾,深深思考生命的本質,智慧的光芒像清晨的陽光一樣照耀著他。他思索著,為世人留下了不朽的名著《瓦爾登湖》。他說:“我來到森林,因為我想悠閑地生活,隻麵對現實生活的本質,並發掘生活意義之所在。我不想當死亡降臨的時候,才發現我從未享受過生活的樂趣。我要充分享受人生,吸吮生活的全部營養。”

梭羅所做的正是為了尋求生活的真正意義。他遠離複雜、喧囂的外部世界,讓自己置身於一種最和諧、最平衡、最自然的生活中,在大自然的啟發下,在寧靜的湖光山色中,他發現了很多原來未曾發現的生命的秘密。

遠離炫耀、瘋狂斂財、利己主義等,追求一種讓自己更安寧、謙遜、坦誠的生活,並在這種生活中強烈地感受生命的真正意義與樂趣。

人生品悟

沒有行動,追求人生意義隻能是一個空談。不下河,不知道水有多深;不受傷,不知道心有多疼;不撞南牆,不知道自己有多傻……生活需要自己去感悟,命運需要自己去把握。

⊙要為自己的生命而活下去

“梅花有梅花的香,櫻花有櫻花的美,桃花有桃花的色彩,李花有李花的風味。百花爭妍,才會有花園的美麗。”池田大作先生曾在《我的人學》一書中,提到佛法中的“梅櫻桃李”的原理。他用充滿詩意的筆觸寫道:“比如梅花吧,它領先於春光到來之初,開出高潔的花;然後是櫻花開放的季節,櫻花也使自己開得極其美麗;桃花、李花也是如此。同樣,人也應當使自己的生命開出美好的花朵。不,生命本身就足有開出絢爛花朵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