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思維是人的特有能力。思維具有廣闊性、深刻性、獨立性、靈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等內在品格。心理學家曾將思維方式分成三種形式。一是實踐思維或動作思維,即以直觀的、具體的形式提出解決問題的任務,用實踐行動解決問題。發明創造者運用的是實踐思維方式。二是理論思維,即運用抽象概念和理論知識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如思想家、理論科學家們慣於運用這種思維形式。三是形象思維。即運用已有的直觀形象去解決問題的方式。藝術家們正是利用這種形式來創造作品的。
這三種思維又常常被交互使用,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因此,需要鍛煉這幾種思維的能力,並力求有所側重。這樣,才有利於解決工作中的問題,並逐步進入較高層次的創造。
思維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在改造世界的進程中更有不容忽視的作用。思維是科學藝術創造之母。思維的結晶“金點子”能救活一個企業,振興一個國家。它是塑造大千世界的神奇刻刀,是改天換地的偉大杠杆。
世界上一切革新、發明、創意、主張,都是思考的產物。科學的思考,創造了五彩斑斕的世界,推進了文明的演進。
長時期的持續思考能創造奇跡。睡夢也是思考的延續。有時,甚至在夢中都會有所得。在科學史上,這種“奇跡”比比皆是,縫紉機的發明即是一例。當時,埃利阿斯·豪將全部財富均投資於縫紉機的發明,但這個項目的最後的一個問題,即縫紉機針的針孔應設在什麼部位?經千思萬慮,都得不到確切的結果。有一次,在睡夢中,他見有一群野人在他周圍唱歌、跳舞,蠻族王下令他必須在24小時之內製成縫紉機的針,若是超過規定時間,就將他放進大鍋煮熟給大家分食。他煩惱萬分。突然,他發現野人手中的長矛,在尖刺上有個孔。他終於找到了答案。他驚醒時,是夜裏3點鍾。於是,他急忙起床,趕到工作室,借夢中得到的啟示,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縫紉機的設計。
正因為思考的神奇魅力,因而人才總是十分重視思維能力的開發,對思想的力量百般傾心。俄羅斯文學家高爾基熱忱鼓勵人們進行認真思考,讓思想自由騰飛。他深情地謳歌“思想的力量”,指出:“這思想時而迅如閃電,時而靜若寒劍。”“隻有思想是人的女友,他惟獨同她永不分手,隻有思想的光焰才能照亮他路上遇到的障礙,揭示人生的謎。揭開大自然的重重奧秘,解除他心中漆黑一團的混亂。”“思想是人的自由的女友,她到處用銳利的目光觀察一切,並毫不容情地闡明一切。”,“思想把動物造就成人,創造了神靈,創造了哲學體係以及揭示世界之謎的鑰匙——科學。”
惟有思考,才能開發出智慧的潛能,才能撞開才智的大門。當今,人類知識總量已超過以往一切時代的總和。全部科學知識的四分之三是50年代以後發現的。“知識爆炸”的態勢警策我們,光會積累知識,即使皓首窮經,充其量隻不過是一個雙腳書櫥,難有多大作為。而思維能力強的人,卻能再造知識,開發智能,將知識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
據科學家計算,現代人的大腦潛在能力十分驚人。人的神經元每秒鍾可接受14~25比特的信息量,即是說,一個正常人的大腦能容納的信息量,約相當於5~75億冊書籍的容量。而在現實生活中,人的腦力開發量還是微乎其微的,人的巨量“腦力資源”尚有不少“處女地”尚待開墾。而開墾的重要方法,就是要積極調動大腦的思維功能,采取多種方法,激活大腦的運行,開發潛在的思維能力。
據科學家計算,現代人的大腦潛在能力十分驚人。人的神經元每秒鍾可接受14~25比特的信息量,即是說,一個正常人的大腦能容納的信息量,約相當於5~75億冊書籍的容量。而在現實生活中,人的腦力開發量還是微乎其微的,人的巨量“腦力資源”尚有不少“處女地”尚待開墾。而開墾的重要方法,就是要積極調動大腦的思維功能,采取多種方法,激活大腦的運行,開發潛在的思維能力。
第五章行動——成功的開始
英國前首相本傑明·笛斯瑞利曾指出,雖然行動不一定能帶來令人滿意的結果,但不采取行動就絕無滿意的結果可言。
因此,如果你想取得成功,就必須先從行動開始。
一個人的行為影響他的態度,行動能帶來回饋和成就感,也能帶來喜悅,通過潛心工作得到自我滿足和快樂,這是其他方法不可取代的。這麼說來,如果你想尋找快樂,如果你想發揮潛能,如果你想獲得成功,就必須積極行動,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