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嗚鶴餘音卷之二(3 / 3)

十二

雲淡風輕,傍花隨柳,將謂少年行樂。高閣林間,小車城裹,千古太平西洛。瞻彼泱泱,言思君子,流水儼然如昨。但清遊、天際輕陰,未辯暮愁離索。長記得、童冠相隨,〔浴沂歸去〕,吟味鳶飛魚躍。逝者如斯,吾衰甚矣,調理自存斟酌。清廟朱絃,舊堂金石,隱幾似聞更作。農人告我,有事西疇,窈窕掛書牛角。

滿江紅馮尊師

寒暑相催,俄然又、秋傳□信。驚往事,幾番成敗,百年如瞬。軒冕未酬黃卷誌,琴書早賦青山隱。占五湖煙月樂希夷,無盈損。人間事,多愁恨。方外趣,別風韻。這瀛洲寧美,玉堂金印。徇物情懷兒女操,摩天頭角神仙分。看碧霄歸去彩鳳迎,白雲引。

其二

雨過東郊,溪痕淺\\、山堂春曉。堪愛處,桃花流水,閑雲幽烏。物表群分紅日〔早〕,天涯一點青山小。向緑陰竹影捲柴扉,終焉了。清閑處,誰知道。方外客,人間少。且襟風杯月,醉眠芳草。大誌含容天地考,真情卓立希夷杳。謾將消息寄林泉,煙霞老。

其三

今古高情,都緣在、林泉江曲。知此身如幻,寧羨錦\\衣華屋。雅誌偏憐雕浦月,達人豈羨金山玉。喜滿庭花影日篩金,苔斑緑。終焉計,東籬。菊。虛心杖,南軒竹。枕琴書高臥,坦然無辱。萬古興亡春夢覺,一溪雲水平生足。看武陵三秀噴幽香,芝田熟。

其四

東裏先生,家何在、山陰溪曲。對一川平野,掩映數間茅屋。昨夜江頭新雨過,門前流水清如玉。傍小橋環合柳參天,搖新緑。疏籬畔,叢叢菊。虛簷外,蕭蕭竹。嘆古今得失,是非榮辱。須信人生歸去也,世間萬事何時足。問此春新釀酒何如,今朝熟。

其五

一片閑心,明洞達、天心無曲。身未能輕舉,權作道家梁屋。壺內時看吞日月,世間不羨堆金玉。任自〔然〕虛幻轉光陰,披紅緑。丹砂井,黃金菊。靈芝草,琅玕\\竹。對無情瀟灑,有何榮辱。大夢百年方外去,平生萬事心頭足。向人間三度見河清,蟠桃熟。

其六

一片閑心,髑髏子、無窮生滅。被化機,搬弄馳騁,許多顛蹙。販骨如山成底事,迷情似海難超越。痛亙初靈物久沉埋,塵沙劫。求出離,須猛烈。尋知友,談冰雪。下工夫磨煉,靈光明徹。風定波澄潭底見,雲開冷浸天心月。問啞人飡蜜味如何,無言說。

其七雲陽子

堅起空拳,休著相、秤鎚是鐵。敢承□□當,時要丈夫剛烈。古佛拈花微微笑,今時幾箇齊腰雪。嘆杜鵑啼得血流枝,誰知切。啞人夢,難分別。耳聾漢,偏解說。有孤峰頂上,木人饒舌。烏噪猿啼談不二,鬆風澗水真玄泄。這機關打破看寒空,家家月。

其八

元本當初,無一物、萬緣濛漠。嘆同流學道,誰肯死前除削。兩掌三拳空熱鬧,揚眉瞬目千般作。看眼光落地見賢家,抬手腳。絕妄念,忘人我。名利斷,是非趓。伴煙霞深處,坦然行樂。境滅心忘無生豁,斷雲來往寥天廓。顯一輪孤月射寒潭,實無錯。

其九莫月鼎

法在先天,玄妙處、無言可說。其要在,守乎中正,靈臺瑩徹。太極神居黃穀內,先天炁在玄關穴。寂然不動感而通,憑剛烈。運\\風雷,祈雨雪。役鬼神,驅妖孽。隻此是非呪,非符非罡訣。寂定神歸元穀府,功成行滿仙班列。翫太虛穩穩駕祥雲,朝金闕。

其十

買得青山,便收〔起〕、草鞋藜杖。更不過,建章宮下,灞陵橋上。天地蝸牛蠻觸待,功名蟻穴槐安相。近新來白髮幾多長,三千丈。從今脫,紅塵網。青石枕,鬆風響。有商山四皓,閑〔時〕來往。火棗便宜秋露滴,交梨正要春溫養。算古來誰似我逍遙,陶元亮。

〔望江南〕春邱長春

山中好,最好是春時。紅白野花千種樣,間關幽烏百般啼。空翠濕人衣。茶自採,筍蕨更同薇。百結布衫忘世慮,幾壺村酒適天機。一醉任東西。

山中好,長夏正相宜。脩竹萬竿金鎖碎,飛流千尺玉簾垂。何處有炎曦。鬆影下,散誕更無拘。沉李浮瓜供枕簟,蒼鬆白石伴琴碁。一醉任風吹。

山中好,秋景不淒涼。白酒黃鷄新稻熟,紫茱金菊有清香。橘緑滿林霜。涼月白,鬆檜鬱蒼蒼。但見村翁歌賀社,不聞丁壯在門傍。一醉又何妨。

山中好,末後稱三冬。紙帳蒲團香淡碧。竹爐茶竃火深紅。交袖坐和沖。人如夢,百歲等閑中。梅蕊綻時泉脈動,雪花飛處瘍書空。一醉徒春風。

月上海棠2劉鐵冠

全真辦下無空過,布袍麻絛腋袋掛。剪髮髼頭,逍遙自在行踏。簞瓢把。每日沿門乞化。低頭稽首纔道罷。又撞著箇魔頭來說話。問道先生,元是甚麼人家。隨緣答。俺師父丘劉譚馬。

其二

昨夜因打北邙山過,見箇骷髏兒道邊臥。雨灑風吹,骷髏被牧童打破。知他是李四張三王大。低頭無語思量我,大限來時怎趓蟬。家有千金,難免這場災禍。休爭我,到底一家一箇。

其三

吾言勸了千千萬,無一箇回頭猛烈漢。教上千般,猶道火院牽纏絆。沒計算,一限又推一限。憂兒憂女沒衣飯,指望百年永作伴。閻王來追,鬼使上門喚。拖將去也,不道家緣不辦。

山亭柳

世事堪憂,光景難留。春去又逢秋。四季催人老,百年似、蝶夢莊周。勘破從前似假,著甚攬閑愁。慷慨幸遇希夷教,塵情事、一筆都勾。下誌速勤修。有等愚癡輩,馬丹陽喚不回頭。打的無緣業鬼,有分做骷髏。

1案以下馮尊師、虞集所撰《蘇武慢》合三十三首。朱孝臧《彊村業書》所錄文,與《道藏》本多有不同。今擇取數字校補《道藏》本。不復詳注。

2以下三首應為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