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1 / 3)

古方權量

古方湯液分兩,大者每劑二十餘兩,小有十餘兩,用水六七升或一鬥,煮取二三升或五六升,並分三服,一日服盡,為劑似乎太重,後世學人,未敢遵式。按陳無擇《三因方》雲:漢銅錢質如周錢,文曰半兩,則漢方當用半兩錢二枚為一兩。且以術附湯方校,若用漢兩計,一百八十銖,得開元錢二十二個半重,若分三服,則是今之七錢半重一服。此說最有根據。

《千金》以古三兩為今一兩,古三升為今一升。仍病其多,不如陳說為是。

火齊湯

倉公治病,恒用火齊湯,而其方不傳。劉宗濃雲即古方黃連解毒湯是。未知何據?按倉公用治齊郎中令之湧疝中熱,不得前溲;齊王太後之風癉熱客脬,難於大小便,溺赤。則亦清寒徹熱之劑也夫!

蟯瘕

蟯瘕為病,腹大,上黃,膚粗,循之戚戚然。上黃,麵黃也。蓋即今人蟲蠱之病,腹大、麵黃而肌膚粗澀者也。

蔥豉湯

《肘後》雲:傷寒有數種,庸人卒不能分別,今取一藥兼療者,用蔥白一虎口,豉一升,水煮頓服,汗出即愈。按《本草》淡豉,治傷寒時,疾熱病發汗。元素雲:蔥莖白,通上下陽氣。合而用之,故能通治數種傷寒。然其方亦有數變:一加葛根三兩;一加升麻三兩;若不汗,更加麻黃三兩,助之散也。一加米三合,益氣以出汗也。一加童便三升,汗出於陽而生於陰,火多者宜之也。深師又加烏梅十四枚,葛根半斤,兼治煩滿也。《聖濟總錄》加人參、萎蕤、羚羊角,治勞風項強急痛,四肢煩熱。《千金》加梔子、黃連、黃柏、大黃各半兩;一加生地、石膏各八兩,生葛四兩,為表裏證治之別。以意斟酌,投之輒驗,誠良方也。

枳實梔子豉湯

仲景治大病瘥後,勞複者,枳實梔子豉湯主之。廣劑加蔥白、粟米、雄鼠糞。範汪加桂枝、大黃、麻黃;又方去梔、豉,加甘草、桂心、大黃、芒硝。《千金》加石膏、鼠糞。崔氏單加鼠糞一味。《古今錄驗》加麻黃、大黃;一加鼠糞、大黃;一去梔、豉,加鼠糞;一加鼠糞、麻黃;一去梔子,加甘草、大黃、芒硝。許仁則又加蔥白、生薑、幹葛、麥冬、生地。

或主表,或主裏,或兼主表裏,或兼養,或兼滋,或表裏與滋養兼施,凡十餘變,而梔豉之法盡矣。

鹹寒

熱淫於內,治以鹹寒,《內經》之旨也。仲景療傷寒,加芒硝於苦寒藥中。文仲又加芒硝於甘寒藥中,其方以生麥冬一升,生地黃一升,知母二兩,生薑二兩半,芒硝二兩半,水煮,分五服,取利為度。由是,而鹹寒之用乃廣矣。

酸苦湧泄

院河南治天行熱,解毒多用苦酒、豬膽、生艾汁、苦參、青葙、葶藶之屬。《外台》單用苦參一兩,酒煮,並服,取吐如烊膠便愈。張文仲療傷寒、溫病等,三日以上,胸中滿,用苦酒半升,豬膽一枚,和服,取吐。蓋即《內經》酸苦湧泄之義。然今人之用此者罕矣。

五疰鬼氣

五疰鬼氣之病,或助正氣以辟之,如蘇合香丸之屬是也;或假鬼氣以引之,如死人枕、天靈蓋之屬是也。徐嗣伯、劉大用恒用此法,而嗣伯雲:鬼氣伏而不起,故令人沉滯,得死人枕,促之魂氣飛越,不得攸附體,故屍疰可瘥。劉氏治婦人因人入廟,為邪鬼所憑,致精采蕩越,與死人枕煎湯飲之,大瀉數行而愈。則是死人之枕引鬼氣,或從上越,或從下出,隨其攸利,與草木氣味升降浮沉,各具一體性者不同。今人亦罕有聞用之者矣。